ZHAN Wang 展望
展望是中國最早以超級寫實的方法進行創作的雕塑家,代表作《坐著的女孩》已成為中國美術史的經典作品。他也是最早以「中山裝」作為象徵性符號元素創作空殼雕塑的藝術家,1994年為此舉辦個展,連同另外4位元雕塑家的系列個展,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新雕塑的開始。展望的行為表演《94清洗廢墟》也是較早的關注城市變化中藝術與社會變革矛盾關係的作品。從1995年開始創作的以不銹鋼材料製作的《假山石》系列成為展望的最重要代表作品,空殼的假山石承襲了中山裝的衣服空殼和運用符號和材料的觀念,成為他後來很多新作的原型,不銹鋼假山石探討了自然文明與工業文明的關係,預示和建構了一種特殊的中國方式。知名藝評王嘉驥的觀察極為細膩:展望的藝術如鏡如鑑,映照了世界的現實;不但如此,他更有意識地彰顯「假山石」的「假」,以之揭露中國當代文化的斷裂現象。展望的《假山石》選擇用不鏽鋼的材質加以拋光,做出鏡面的效果,得以反射周圍環境的色彩。他巧妙地運用展示場所特有的空間結構,帶入透視學的視角觀點,使其作品呈現出既沈靜又祕密的特質,藉此揭露人與人之間既對話又疏離且私密的多重心理。也因為「拋光後的不鏽鋼」複製了「天然石頭肌理和造型的變化」,致使其鏡面在反射現實世界的物象時,都會變得扭曲和破碎,因此本身包含了人與自然的矛盾和對抗的涵義。當《假山石》放置在現代建築物之中,金屬的表面反射著工業文明冰冷犀利的光芒,傳統在工業的籠罩下,變得式微而無力,突顯出都市的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語義衝突。2000年展望則開始以行為雕塑的方式,把作品放入公海,放到珠峰頂上以及構想將不銹鋼隕石重返外太空計畫。2003年創作的「都市山水」系列,用餐具創作了看似很物質化的城市風景,被選入威尼斯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首次舉辦的中國館。後又在美國和英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參加國際藝術的巡迴展覽,創作了多個不同的國際都市。展望作為一個具有實驗精神的當代藝術家,一方面吸收和運用了西方現代藝術發展的成果,同時堅持自己的創作道路和方向,創造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藝術世界。
- 1962 生於北京
- 1978–1981 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現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 1983–1988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 1995-1996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課程班
- 現居北京,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個展節選
- 2019
- 「隱」,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2017
- 「展望:境象」,龍美術館(西岸館), 上海,中國
- 2015
- 「暫時什麼都不是」,OCT當代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2014
- 「素園造石機 - 一小時等於一億年」,PROJECT ONE,香港,中國
- 「應形-展望雕塑新作」,長征空間,北京,中國
- 2012
- 「無所遁形」,長征空間,北京,中國
- 「小宇宙」,泰勒版畫研究院,新加坡
- 2011
- 「我的宇宙」,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2010
- 「反射」展望個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素園造石機—1小時等於1億年」,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08
- 「第八十六尊聖像」,長征空間,北京,中國
- 「園林烏托邦」展望主題個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點石成金」展望雕塑展,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
- 「展望」,威尼斯畫廊,舊金山,美國
- 2006
- 「都市山水-新北京」,威廉斯學院博物館,威廉斯鎮,美國
- 2005
- 「鏡花園-展望的鏡像世界」,漢雅軒,香港,中國
- 2004
- 「極點-珠峰計畫」,珠穆朗瑪峰頂8,848公尺處,西藏,中國
- 2003
- 「新補天計畫收藏陳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中國
- 2002
- 「從瑞典到台北」,台北/台中,台灣
- 「假造的自然」,漢雅軒,香港,中國
- 2001
- 「進與出-中國浮石計畫」,哥德堡,瑞典
- 「鑲長城」,八達嶺殘長城,北京,中國
- 2000
- 「跨越12海里-公海浮石漂流」,靈山島,膠南,中國
- 1994
- 「空靈.空-誘惑系列」,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聯展節選
- 2019
- 「再現式」,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向心——城市共生計畫」,安美術館,北京,中國
- 「畫屏——傳統與未來」,蘇州博物館,蘇州,中國
- 「極限混合——2019廣州空港雙年展」
- 2018
- 「藝術史:40×40--從四十位藝術家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先鋒之路-中國當代藝術展」,南山博物館,深圳,中國
- 「感同身受」,松美術館,北京,中國
- 「海南城市公共藝術計畫-來自中英的藝術家」,日月廣場,海口,中國
- 「藝遊維港」,添馬公園,香港,中國
- 「第十四屆西澳海岸雕塑展」,伯斯,澳洲
- 2017
- 「吳彬:十面靈璧圖」,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洛杉磯,美國
- 「1989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紐約,美國
- 「第四屆美術文獻展/應力場」,湖北美術館、美術文獻藝術中心,武漢,中國
- 「首屆安仁雙年展:今日之往昔」,安仁,成都,中國
- 「“態度”中國 —— 德國當代藝術家聯展」,雲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檀香山雙年展:現在 | 此地之中」,檀香山藝術博物館,檀香山,美國
- 「金蟬脫殼-紀念黃專逝世周年邀請展」, 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館,深圳,中國
- 2016
- 「一次集結:緬懷與重構 —— 2016年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畫」,OCT當代藝術中心上海館,上海,中國
- 「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蕭條與供給」,南京百家湖美術館,南京,中國
- 「今天重做」,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 「重塑 —— 21世紀之後新雕塑的探索與轉型」,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武漢,中國
- 「集物一覽:能量的對話」,上海BA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正觀美術館研究室計畫(第三回):運行中的“非形象”」,正觀美術館,北京,中國
- 「膏像:視覺經驗與文化身份背景下的中國現代性當代藝術邀請展」,億利藝術館,北京,中國
- 「假園」,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15
- 「化生 —— 中國當代藝術展」,老屠宰場藝術中心,蒙斯市,比利時
- 「德國China8聯展」,波昂藝術文化基金會,魯爾區,德國
- 「破圖集」,寺上美術館,北京,中國
- 「眾妙生鋒─東方思維之情愫」,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2014
- 「青春-誠品25週年特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2013
- 「歷史之路-威尼斯雙年展與中國當代藝術20年」,威尼斯,義大利
- 「領軍當代-『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獲獎藝術家邀請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12
- 「卡塞爾中國當代公共藝術展」,卡塞爾,德國
- 2011
- 「宋莊藝術節:如是-中國當代雕塑即景」,北京,中國
- 「第三屆藝術長沙」,湖南省博物館,長沙,中國
- 「山水-希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琉森美術館,琉森,瑞士
- 「美術館建築設計研究展」,元典美術館,北京,中國
- 「典藏歷史-中國新藝術展」,成都當代美術館,成都,中國
- 「路易威登藝術時空之旅」,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中國
- 「『溪山清遠』中國當代藝術展-成都雙年展」,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成都,中國
- 「未來通行證-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義大利
- 「無法缺席-文軒當代藝術展」,文軒美術館,成都,中國
- 「黑白」,零藝術館,北京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帝王的天空-故宮珍寶展」,密爾瓦基美術館,密爾瓦基,美國
- 「城市烏有園-展望MVRDV」,忠泰MOT,台北,台灣
- 「雅昌年度藝術家雕塑獎」,故宮博物院,北京,中國
- 2010
- 「造型-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偉大的表演」,北京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穿越地平線-中國當代藝術展」,智利國家美術館,聖地牙哥,智利
- 「中國西部國際藝術雙年展 」,銀川市文化藝術中心,銀川,中國
- 「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新藝術國家會議中心,北京,中國
- 「交叉小徑的城市-上海世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世博會世博軸,上海,中國
- 2009
- 「碰撞-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的案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自然的雕塑-雕塑的自然」,DE 11 LIJNEN基金會,歐登堡,比利時
- 「哈瓦那:中國當代藝術革命」,國家美術館,哈瓦那,古巴
- 「活的中國園林展-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布魯塞爾,比利時
- 「當代藝術收藏年會展」,北京,中國
- 「溫哥華當代雕塑裝置雙年展」,溫哥華,加拿大
- 「建國六十周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鑲嵌蘇州-中國當代藝術展」,蘇州博物館,蘇州,中國
- 「意派-世紀思維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對話芝加哥-中國當代雕塑展」,千禧公園,芝加哥,美國
- 「09精華展-國際雙年展」,OK當代藝術中心,林茲,奧地利
- 「巔峰-博鰲亞洲當代藝術展」,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瓊海,中國
- 「當代雕塑的歷史」,Kurpark城堡花園,洪堡,德國
- 2008
- 「中國年系列藝術展覽」,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 「革命在繼續-中國新藝術」,薩奇美術館,倫敦,英國
- 「活的中國園林-從幻想到現實」,德勒斯登博物館,德勒斯登,德國
- 「都市之中-中國當代藝術選展」,子午線藝術中心,華盛頓特區,美國
- 「新東方精神」,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798藝術節」,北京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第二屆新加坡雙年展」,新加坡
- 「懸在空中-浮於表面」,林大畫廊,北京,中國
- 「移花接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後現代方式」,華‧美術館,深圳,中國
- 「新世界的秩序-來自中國的當代裝置藝術與攝影」,格羅寧根美術館,格羅寧根,荷蘭
- 「藝術史中的藝術家」,聖之空間,北京,中國
- 「月亮河首屆當代藝術展」,月亮河,北京,中國
- 「中瑞雙城互動-中國當代雕塑展」,華僑城,北京,中國
- 「北京-雅典-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國家當代藝術中心,雅典,希臘
- 2007
- 「reincarnation 輪回」,多倫多大學DORIS MCARTHY博物館UBC畫廊,溫哥華,加拿大
- 「追補的歷史」館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 「網:再現空間、時間與文化」,開幕首展,前波畫廊,北京,中國
- 「現在•上海」,北京現在畫廊,上海站開幕展,現在畫廊,上海,中國
- 「被槍斃的方案」,可當代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天行健」中國當代藝術前沿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媒介和傳統的當代道路」,中國當代雕塑十人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透明之局」,當代藝術在西藏,拉薩 ,西藏,中國
- 「能量-身體 物質 精神」,今日文獻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文脈當代-中國版本-當代藝術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金蟬脫殼」,從傳統和革命中的語言拯救,南京四方美術館,南京,中國
- 「正在建設中」,中國當代譯述展,休士頓藝術節,休士頓,美國
- 「前進中國-Estella」,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展,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漢利貝德,丹麥
- 「能量——協同作用」,DE 11 LIJNEN基金會,歐登堡,比利時
- 2006
- 「新西方主義中國當代藝術在北京」,紅炫文化廣場,北京,中國
- 「恆動:當代藝術對話」,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 「超設計-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 「入境-中國美學」,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 「以物之名」,海上山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張江工業開發區,上海,中國
- 「海上三年展 」,PMMK美術館,奧斯坦丁,比利時
- 「麻將:烏利.希克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伯恩美術館,伯恩,瑞士
- 「虛虛實實-中國當代藝術展」, Heyri藝術基金會文化空間,首爾,韓國
- 「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書籍再創」,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紐約,美國
- 「中式意識-審美營造的當代復興」,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宋莊藝術節」,北京,中國a
- 「畫幅決定態度:首屆5×7照相雙年展-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宋莊TS1當代藝術中心,北京/平遙,山西,中國
- 「開放之路:第二屆中國宋莊藝術節公共雕塑藝術邀請展」,北京,中國
- 「新中國的風景」,Arthur M Sackler畫廊,華盛頓特區/哈佛大學美術館,劍橋,美國
- 2005
- 「電子園林」,國際新媒體藝術展,證大美術館,上海,中國
- 「中國先鋒雕塑」,海濱博物館,席凡寧根,荷蘭
- 「普遍經驗—藝術,生活和旅遊者的眼睛」,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國;海德博物館,倫敦,英國
- 「靜寂的雅致」,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牆:中國當代藝術主題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中國;安德森美術館,水牛城,美國
-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宋莊TS1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文化年雕塑與裝置展」,甘迺迪藝術中心,華盛頓特區,美國
- 「透明的盒子」, SOHO現代城,北京,中國
- 「快樂的價值轉換」,釜山現代美術館,釜山,韓國
- 「北京和北京」,後海望海樓,北京,中國
- 2004
- 「超越界限」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觀光:雪梨美術學院與中央美術學院作品交換展」,雪梨美術學院畫廊,雪梨,澳洲
- 「中國.想像:中國當代雕塑展」,杜勒麗公園,巴黎,法國
- 「過去與未來之間: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大展」,國際攝影中心,紐約,美國
- 「游於氣」,資生堂畫廊,東京,日本
- 「中國當代藝術巡展」,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羅馬,義大利;路德維格博物館,布達佩斯,匈牙利
- 「中法文化年沙丘雕塑展」,尼斯,法國
- 「漢雅軒二十年慶典」,漢雅軒,香港,中國
- 「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武漢,中國
- 2003
- 「藍天不設防藝術行動」,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中國
- 「夢想與衝突-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造鏡」,威尼斯,義大利;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 「開放的時代」,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首屆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左手與右手-中德當代藝術展」,北京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新生代與後革命」,炎黃藝術館,北京,中國
- 「觀念地產展」,深圳高新技術交流會館,廣州,中國
- 2002
- 「長征-一個行走中的視覺展示:傅新民與展望雕塑展及新補天計畫」,江西瑞金葉坪,江西/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巡展」,杜伊斯堡博物館,杜伊斯堡,德國
- 「中國當代藝術」,巴西藝術博物館,里約,巴西
- 「金色的收穫」,克羅埃西亞國家美術館,扎格雷布,克羅埃西亞
- 「豐收-當代藝術展」,北京農展館,北京,中國
- 「北京-巴黎」,皮爾卡丹藝術中心,巴黎,法國
- 「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 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 「趣味過剩」,客藝廊,新加坡
- 2001
- 「煲-當代中國藝術展」,康斯那恩.哈斯藝術館,奧斯陸,挪威
- 「新起點」,藝術加油站,北京,中國
- 「十字路口」,成都現代藝術館,成都,中國
- 「夢-中國當代藝術展」,大西洋畫廊,倫敦,英國
- 「藝術與科學」,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製造中國」,伊桑科恩畫廊,紐約,美國
- 「中國當代藝術家招貼展」,東便門箭樓,北京,中國
- 「知識就是力量」,北京圖書大廈,北京,中國
- 「生活的慶典」,東方廣場,北京,中國
- 「石頭和藝術-發現和製造自然」,前波畫廊,紐約,美國
- 2000
- 「當代雕塑邀請展」,青島雕塑藝術館,青島,中國
- 「中國現代雕塑精品展」,東方廣場,北京,中國
- 「OPEN2000」,國際雕塑裝置展,威尼斯,義大利
- 「雕塑雙人展」, LOFT畫廊,巴黎,法國
- 「人文山水」,地景藝術展,桂林,中國
- 「9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家資料展」,福崗,日本
- 「2000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太子灣公園,杭州,中國
- 「真實與虛擬的世界」,雲峰畫苑,北京,中國
- 「海上-上海-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 「這樣才完整」,Cotthem畫廊,布魯塞爾,比利時
- 1999
- 「移動的城市」,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哥本哈根,丹麥;海德畫廊,倫敦,英國;當代藝術博物館,赫爾辛基,芬蘭
- 「瞬間的轉換-中國二十世紀末實驗藝術展」,Smart美術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美國
- 「中國當代藝術展」,LIMN畫廊,舊金山,美國
- 「形與體」,1999新加坡雕塑藝術節,新加坡
- 「長春國際雕刻邀請展」,長春,中國
- 「平衡的生存-生態城市的未來方案-第二屆當代雕塑年度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成都現代藝術館,成都,中國
- 1998
- 「生存痕跡-當代藝術觀摩展」,現時工作室,北京,中國
- 「移動的城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波爾多,法國;P.S.1 當代藝術中心, 紐約,美國
- 「自主的行動-中國當代藝術錄影展」,藝術空間畫廊,奧克蘭,紐西蘭
- 「生命的紀念-中國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金寶山,新北市,臺灣
- 「半個世紀的足跡-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回顧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當代美術二十年啟示錄」,勞動人民文化宮,北京,中國
- 「堆積」,四合苑畫廊,北京,中國
- 「傳統反思-中國當代藝術展」,德國駐華大使館,北京,中國
- 「第一屆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兩性平臺」,泰達藝術博物館,天津,中國
- 1997
- 「東京97’ 中國當代藝術展」,和多利美術館,東京,日本
- 「永遠的回歸-97’ 南山雕塑展」,深圳南山雕塑院,深圳,中國
- 「移動的城市-亞洲當代藝術巡迴展97-99」,維也納美術館,維也納,奧地利
- 「中國之夢-97’ 中國當代藝術」,炎黃藝術館,北京,中國
- 「桂林大陽穀藝術園首屆雕刻活動」,桂林,中國
- 「延續-五人作品聯展」,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 1996
- 「中國天津TEDA國際雕刻藝術大賽」,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中國
- 「山林雕刻公園第一回展」,懷柔八道河,北京,中國
- 「福岡國際雕刻野外展」,海之中道公園,福岡,日本
- 「當代藝術家學術邀請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雕塑與當代文化-中國當代藝術研究文獻展」,重慶,中國
- 「當代中國雕塑作品邀請展」,深圳南山雕塑院,深圳,中國
- 「現實.今天與明天-96’ 中國當代藝術展」,國際藝苑,北京,中國
- 1995
- 「45゚做為理由」藝術交流活動,杭州/上海/北京,中國
- 「開發計畫-三人聯合工作室1展」,中央美術學院廢墟,北京,中國
- 「女人.現場-三人聯合工作室2展」,當代美術館,北京,中國
- 「張開嘴,閉上眼-北京.柏林藝術交流展」,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北京,中國
- 「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活動(1995雕塑與裝置)」,江蘇畫刊,南京,中國
- 1994
- 「94’ 廢墟清洗計畫」,王府井,北京,中國
- 「第二屆全國城市雕塑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同意11月26日做為理由」藝術交流活動,杭州/上海/北京,中國
- 1993
- 「海峽兩岸雕塑藝術交流展」,炎黃藝術館,北京,中國;高雄美術館,高雄,台灣
- 1992
- 「二十世紀中國」,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當代青年雕塑家邀請展」,中國美術學院,浙江,中國
- 1991
- 「新生代藝術展」,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中國
- 1990
- 「第一工作室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 1987
- 「美院學生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原陳列館),北京,中國
- 1986
- 「北京青年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主要獲獎
- 2017
- Best of the Best 羅博之選 ,年度藝術家,中國
- 2011
- 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雕塑藝術家獎
- Harper’s Bazaar Men’s Style
- 2006
- 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獎
- 2000
- 日本《藝術手冊》評為世界最受關注當代藝術100人
如何翻製傳統? ──閱讀展望的創作
文/游崴
1994年,展望創作了「誘惑──中山裝系列」,標幟著他試圖用觀念來拆解雕塑傳統,並探討社會文化因子的企圖心。「中山裝」在服飾細節上具有不少政治理想的隱喻,常予人莊重威嚴的印象。但展望的「中山裝」所暗示的,卻是一個個激烈蜷曲的身體。
這組雕塑的材料是現成物,用真的中山裝固化製作而成,乍看如人著衣,裡頭暗示著身軀,但實際上,它們只是一層薄薄的軀殼,身體已經缺席了。在展望眼中,內裡空蕩蕩的中山裝,一如蟬蛻之後遺留下的殼:
蟬在最後離開這個舊的軀殼的時候,一定是很壯烈的,這從蛻變後留下的軀殼的動作上可以看出來。而當你把蟬蛻拿在手上的時候,卻又是一種舉重若輕的感覺。[1]
舉重若輕,曾經的壯烈被抽離掉只剩一副如蟬蛻後的殼,展望以「中山裝」為喻,指陳的其實是中國社會在1990年代後集體精神狀態的鉅變──即在政治威權之外,商品化與日常性在底層社會開始顯現,並衝擊了原先單一化的社會體制。
傳統雕塑以體感、量感來體現存有,展望的「中山裝」則是相反地表達虛空,展示著主體消散後,孤伶伶的一副皮相。這種關於表皮的美學,緊接著在他之後的「假山石」系列中繼續獲得發展。
展望自1994年起開始用不銹鋼創作「假山石」系列。假山石是一種在長年水波侵蝕下而外形奇兀聳峭的石灰岩,因石形特殊宛若山形,因此自古便是中國園林裡常見的裝飾物。展望將這些帶著文人傳統基因的石塊,翻製成熠熠發光的雕塑物件,它們是天然假山石的摹本,看來如同工業製品,實際上卻是耗時費力的手工藝。
不銹鋼現代雕塑常給人低限而幾何的印象,展望的假山石由於完全像是自然生成的有機形體而顯得不同。但有形的雕塑物件在展望的創作中,只像是個逗點,重要的是前後文──即從一開始的藝術生產,到之後作品在社會場域中收受的整個機制。展望常常在上述這種創作活動的「前場」與「後場」之間瞻前顧後進行思索,「正本」與「摹本」之間的辯證關係亦是展望常動用的語法。
文物、信物與神話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山裝到假山石,展望所翻製的除了是現成物之外,也毫無疑問的全是傳統文化浸染甚深的「文物」。只是這些文物在經過展望的翻製後,特定的歷史文化脈絡不是被翻轉,不然就是變得可疑。展望的手法接近一種符號學式的操作,將文物的表義(denotation)與深義(connotation)彼此剝離開來創造歧義,對此,展望主要透過不銹鋼的特殊質感來創造剝離的效果。
對展望而言,用不銹鋼來詮釋傳統文物帶來「如釋重負的輕鬆感,這種感覺帶給我們的是解脫,是疏離,是一種距離感」[2]。在他的描述中,「傳統」像是一個隨身物品,或輕或重,你總是無時無刻在感受它(這無疑延續著「中山裝」系列裡有過的類似觀點──傳統如覆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皮與介殼,在穿與脫之間意義因此改變)。事實上,展望的創作觀中常涉及某種身體化的描述策略,不管是傳統、文化、政治與國家,它們都不是抽象觀念,而是涉及身體感的經驗。
如果傳統上,文人眼中的奇石引領著人們凝視風化後的殘敗嶙嶇來遙想大地,展望的不銹鋼「假山石」則近乎讓時間凍結,充滿歷史消散後的冷酷味道,拋光的表面作為一種徹底的皮相,漫射四周光景卻不透露內裡奧祕。
被翻製後的假山石,漸漸與它原本指涉的自然、舊時代與文人傳統等等拉開了距離,成為一種意義飄忽不定的物體,而展望致力將它們置於各種不同的場所中,來創造新的意義,如2000年他從山東省最外海的靈山島駛出12海哩到達國際海域,將一顆不銹鋼浮石投入海中做為「在公海上展示的藝術品」;其他一些「假山石行動」則連結了著名地標,如2001年的《鑲長城計畫》用不銹鋼翻製磚頭修補長城,或是讓一組登山隊帶著他的「假山石」登上海拔8848公尺的珠穆朗馬峰,甚至,最瘋狂的想法是把假山石送入太空的《新補天計畫》。這些材質上近乎不朽的假山石反覆在不同畛域間往復,它們源自大地,卻又在人為鍛造後,被重新施放回大地之中暗示著什麼,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挾帶精神意義的信物。
有趣的是,藝術語言的象徵力量,在展望常被操作得像是神話或傳說,帶有莫名的傳奇色彩。事實上,若考慮展望的創作總是圍繞著那些意味深長的文物,我們便不訝異於他對於神話與傳說的興趣。他從不吝於以具體的藝術語言引用神話、典故、傳說與歷史故事,為其觀念行動注入敘事性。
神話的隱喻讓展望的觀念雕塑有著很貼近世俗的一面。確實,對大多數的觀者而言,用神話傳說來理解展望手中的奇山異石,似乎遠比透過「社會雕塑」這類美學觀念來得容易些。如《新補天計畫》展望直接以「女媧煉石補天」為喻,並在他之後的個展「園林烏托邦」中,將計畫中的這塊不銹鋼隕石,在玻璃櫃中施以電磁技術使其漂浮半空中,看來就像是真的具有異常能量,至於究竟它是否真的進行過一趟太空之旅?似乎已無關緊要。2007年,展望赴西藏參加一項邀請展,則將他製作的假山石讓西藏當地的依勒活佛進行開光,被開光後的山石,則曖昧地處在藝術學與神祕主義之間。終究,藝術的象徵性與神話的傳奇性,在展望的手中有時像是一體兩面。
都市地景與文人幻境
除了在自然大地中進行的各種觀念行動,展望的假山石更常回應的是城市空間,對此,北京一直是他的靈感來源。北京自從1990年代的改革開放以來,都市地景快速變化,從小生長於北京的展望對此感受很深。1994年,當時北京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東面正在進行都更,展望以一天時間來清洗、裝修廢墟一角。這個名為《廢墟清洗計畫》的行動終究是徒勞的社會干預,但作為藝術行動,卻凸顯了北京在現代化背後,舊傳統傷逝的象徵意義。
展望早年清洗廢墟的行動,仍有很強的物傷其類式的人文喟嘆,但慢慢的,他對都市的回應變得越來越具有後現代口吻。不銹鋼材質的華麗皮相,山石已不是山石,而近乎一種物質禮讚。材質性使得展望的假山石,有時看來並不站在都市空間的對立面演繹著自然人文,而是相反地比都市文明更壯麗、更奇觀。
一座現代城市如何像是不銹鋼一樣閃亮而不朽?這個想法在展望於2003年開始的「都市山水」系列中被操作到極致,他直接用量產的不銹鋼餐具,像積木般組成觀者可以走進的城市場景。「都市山水」系列不只把物質文明推至壯觀的程度,現場煙霧繚繞亦宛若文人山水。展望確實有意把現代都市造就出的幻景主義,跟北宋山水畫「可觀、可居、可遊」的傳統結合在一起。觀者不只旁觀,還得以遊歷其間。
近幾年來,展望的不銹鋼物件,不管是假山石或是餐具建築,越來越展現出某種雙重意象,一方面將都市文明扭曲映射成壯麗奇觀,另一方面,它們自身滿盈的物質性早就自成一景觀。展望給我們的現代都市,不管多亮麗如新,全是某種形式下的文人山水:你彷彿可以身處其間,又同時抽離開來賞玩它,場景與人的關係總是雙重的。
大地之遼闊,可以萃取為一方假山石,這個想法本身就接近一種畸趣,而展望作品中,不銹鋼的材質性似乎把這種畸趣帶向更世俗社會的那一端。其耐用、穩定與量產的可能,使得做為正本的文物具備了某種進入商品經濟的潛力,傳統文化在此不只變得很輕,還可以被計算,並透過某種經濟法則來流通,一如《佛藥堂》(2006)與《萬神殿──ATM搜神機》(2007)這兩個創作計畫中,展望試圖將歷史傳統與精神世界用世俗邏輯進行重組的手法。
小結
展望早年以雕塑起家,但這20年來卻不斷擴張作品的形式與美學意義。從早期的「中山裝」系列,到之後體系龐雜的「假山石」系列(及其衍生出的觀念行動)、不銹鋼餐具城市,乃至於最近這幾年來以世俗手法重組精神世界的多媒體裝置,它們從一個藝術物件,一路向外擴張至環境、行動與媒體。
創作面貌多樣,但展望所關注的卻一直是當代中國社會過去20年來在各層面上的轉變。「中山裝」以痙攣的身體感來體現傳統政治社會的瓦解,之後的「假山石」則反映新興商品經濟與城市文化的崛起創造出的新的世俗生活情境,文人雅趣、常民信仰與歷史傳統在此之中成為新的文化符碼。展望透過他的創作,描繪著他曾經歷過、至今仍身處其間的時代轉折,並試著告訴我們,從前精神世界遺留下來的遺產,如今將透過新的世俗法則,一個個重組起來。
(本文節錄自〈鏡石/時境〉一文。原文收錄於《展望》,台北:誠品畫廊,2010)
[1] 史麗,〈展望,假山石新夢想〉,《北京青年週刊》,2006年7月6日。
[2] 引自展望對於《假山石85#》的自述。參考展望,《新素園石譜》,北京:三聯書店,2008,頁115-116
個展
- 2014 「素園造石機 - 一小時等於一億年」,PROJECT ONE, 香港,中國
- 2010 「反射」,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聯展
- 2014「青春-誠品25週年特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1962 生於北京
- 1978–1981 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現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 1983–1988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 1995-1996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課程班
- 現居北京,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個展節選
- 2019
- 「隱」,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2017
- 「展望:境象」,龍美術館(西岸館), 上海,中國
- 2015
- 「暫時什麼都不是」,OCT當代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2014
- 「素園造石機 - 一小時等於一億年」,PROJECT ONE,香港,中國
- 「應形-展望雕塑新作」,長征空間,北京,中國
- 2012
- 「無所遁形」,長征空間,北京,中國
- 「小宇宙」,泰勒版畫研究院,新加坡
- 2011
- 「我的宇宙」,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2010
- 「反射」展望個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素園造石機—1小時等於1億年」,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08
- 「第八十六尊聖像」,長征空間,北京,中國
- 「園林烏托邦」展望主題個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點石成金」展望雕塑展,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
- 「展望」,威尼斯畫廊,舊金山,美國
- 2006
- 「都市山水-新北京」,威廉斯學院博物館,威廉斯鎮,美國
- 2005
- 「鏡花園-展望的鏡像世界」,漢雅軒,香港,中國
- 2004
- 「極點-珠峰計畫」,珠穆朗瑪峰頂8,848公尺處,西藏,中國
- 2003
- 「新補天計畫收藏陳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中國
- 2002
- 「從瑞典到台北」,台北/台中,台灣
- 「假造的自然」,漢雅軒,香港,中國
- 2001
- 「進與出-中國浮石計畫」,哥德堡,瑞典
- 「鑲長城」,八達嶺殘長城,北京,中國
- 2000
- 「跨越12海里-公海浮石漂流」,靈山島,膠南,中國
- 1994
- 「空靈.空-誘惑系列」,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聯展節選
- 2019
- 「再現式」,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向心——城市共生計畫」,安美術館,北京,中國
- 「畫屏——傳統與未來」,蘇州博物館,蘇州,中國
- 「極限混合——2019廣州空港雙年展」
- 2018
- 「藝術史:40×40--從四十位藝術家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先鋒之路-中國當代藝術展」,南山博物館,深圳,中國
- 「感同身受」,松美術館,北京,中國
- 「海南城市公共藝術計畫-來自中英的藝術家」,日月廣場,海口,中國
- 「藝遊維港」,添馬公園,香港,中國
- 「第十四屆西澳海岸雕塑展」,伯斯,澳洲
- 2017
- 「吳彬:十面靈璧圖」,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洛杉磯,美國
- 「1989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紐約,美國
- 「第四屆美術文獻展/應力場」,湖北美術館、美術文獻藝術中心,武漢,中國
- 「首屆安仁雙年展:今日之往昔」,安仁,成都,中國
- 「“態度”中國 —— 德國當代藝術家聯展」,雲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檀香山雙年展:現在 | 此地之中」,檀香山藝術博物館,檀香山,美國
- 「金蟬脫殼-紀念黃專逝世周年邀請展」, 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館,深圳,中國
- 2016
- 「一次集結:緬懷與重構 —— 2016年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畫」,OCT當代藝術中心上海館,上海,中國
- 「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蕭條與供給」,南京百家湖美術館,南京,中國
- 「今天重做」,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 「重塑 —— 21世紀之後新雕塑的探索與轉型」,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武漢,中國
- 「集物一覽:能量的對話」,上海BA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正觀美術館研究室計畫(第三回):運行中的“非形象”」,正觀美術館,北京,中國
- 「膏像:視覺經驗與文化身份背景下的中國現代性當代藝術邀請展」,億利藝術館,北京,中國
- 「假園」,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15
- 「化生 —— 中國當代藝術展」,老屠宰場藝術中心,蒙斯市,比利時
- 「德國China8聯展」,波昂藝術文化基金會,魯爾區,德國
- 「破圖集」,寺上美術館,北京,中國
- 「眾妙生鋒─東方思維之情愫」,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2014
- 「青春-誠品25週年特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2013
- 「歷史之路-威尼斯雙年展與中國當代藝術20年」,威尼斯,義大利
- 「領軍當代-『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獲獎藝術家邀請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12
- 「卡塞爾中國當代公共藝術展」,卡塞爾,德國
- 2011
- 「宋莊藝術節:如是-中國當代雕塑即景」,北京,中國
- 「第三屆藝術長沙」,湖南省博物館,長沙,中國
- 「山水-希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琉森美術館,琉森,瑞士
- 「美術館建築設計研究展」,元典美術館,北京,中國
- 「典藏歷史-中國新藝術展」,成都當代美術館,成都,中國
- 「路易威登藝術時空之旅」,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中國
- 「『溪山清遠』中國當代藝術展-成都雙年展」,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成都,中國
- 「未來通行證-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義大利
- 「無法缺席-文軒當代藝術展」,文軒美術館,成都,中國
- 「黑白」,零藝術館,北京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帝王的天空-故宮珍寶展」,密爾瓦基美術館,密爾瓦基,美國
- 「城市烏有園-展望MVRDV」,忠泰MOT,台北,台灣
- 「雅昌年度藝術家雕塑獎」,故宮博物院,北京,中國
- 2010
- 「造型-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偉大的表演」,北京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穿越地平線-中國當代藝術展」,智利國家美術館,聖地牙哥,智利
- 「中國西部國際藝術雙年展 」,銀川市文化藝術中心,銀川,中國
- 「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新藝術國家會議中心,北京,中國
- 「交叉小徑的城市-上海世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世博會世博軸,上海,中國
- 2009
- 「碰撞-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的案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自然的雕塑-雕塑的自然」,DE 11 LIJNEN基金會,歐登堡,比利時
- 「哈瓦那:中國當代藝術革命」,國家美術館,哈瓦那,古巴
- 「活的中國園林展-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布魯塞爾,比利時
- 「當代藝術收藏年會展」,北京,中國
- 「溫哥華當代雕塑裝置雙年展」,溫哥華,加拿大
- 「建國六十周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鑲嵌蘇州-中國當代藝術展」,蘇州博物館,蘇州,中國
- 「意派-世紀思維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對話芝加哥-中國當代雕塑展」,千禧公園,芝加哥,美國
- 「09精華展-國際雙年展」,OK當代藝術中心,林茲,奧地利
- 「巔峰-博鰲亞洲當代藝術展」,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瓊海,中國
- 「當代雕塑的歷史」,Kurpark城堡花園,洪堡,德國
- 2008
- 「中國年系列藝術展覽」,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 「革命在繼續-中國新藝術」,薩奇美術館,倫敦,英國
- 「活的中國園林-從幻想到現實」,德勒斯登博物館,德勒斯登,德國
- 「都市之中-中國當代藝術選展」,子午線藝術中心,華盛頓特區,美國
- 「新東方精神」,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798藝術節」,北京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第二屆新加坡雙年展」,新加坡
- 「懸在空中-浮於表面」,林大畫廊,北京,中國
- 「移花接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後現代方式」,華‧美術館,深圳,中國
- 「新世界的秩序-來自中國的當代裝置藝術與攝影」,格羅寧根美術館,格羅寧根,荷蘭
- 「藝術史中的藝術家」,聖之空間,北京,中國
- 「月亮河首屆當代藝術展」,月亮河,北京,中國
- 「中瑞雙城互動-中國當代雕塑展」,華僑城,北京,中國
- 「北京-雅典-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國家當代藝術中心,雅典,希臘
- 2007
- 「reincarnation 輪回」,多倫多大學DORIS MCARTHY博物館UBC畫廊,溫哥華,加拿大
- 「追補的歷史」館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 「網:再現空間、時間與文化」,開幕首展,前波畫廊,北京,中國
- 「現在•上海」,北京現在畫廊,上海站開幕展,現在畫廊,上海,中國
- 「被槍斃的方案」,可當代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天行健」中國當代藝術前沿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媒介和傳統的當代道路」,中國當代雕塑十人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透明之局」,當代藝術在西藏,拉薩 ,西藏,中國
- 「能量-身體 物質 精神」,今日文獻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文脈當代-中國版本-當代藝術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金蟬脫殼」,從傳統和革命中的語言拯救,南京四方美術館,南京,中國
- 「正在建設中」,中國當代譯述展,休士頓藝術節,休士頓,美國
- 「前進中國-Estella」,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展,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漢利貝德,丹麥
- 「能量——協同作用」,DE 11 LIJNEN基金會,歐登堡,比利時
- 2006
- 「新西方主義中國當代藝術在北京」,紅炫文化廣場,北京,中國
- 「恆動:當代藝術對話」,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 「超設計-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 「入境-中國美學」,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 「以物之名」,海上山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張江工業開發區,上海,中國
- 「海上三年展 」,PMMK美術館,奧斯坦丁,比利時
- 「麻將:烏利.希克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伯恩美術館,伯恩,瑞士
- 「虛虛實實-中國當代藝術展」, Heyri藝術基金會文化空間,首爾,韓國
- 「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書籍再創」,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紐約,美國
- 「中式意識-審美營造的當代復興」,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宋莊藝術節」,北京,中國a
- 「畫幅決定態度:首屆5×7照相雙年展-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宋莊TS1當代藝術中心,北京/平遙,山西,中國
- 「開放之路:第二屆中國宋莊藝術節公共雕塑藝術邀請展」,北京,中國
- 「新中國的風景」,Arthur M Sackler畫廊,華盛頓特區/哈佛大學美術館,劍橋,美國
- 2005
- 「電子園林」,國際新媒體藝術展,證大美術館,上海,中國
- 「中國先鋒雕塑」,海濱博物館,席凡寧根,荷蘭
- 「普遍經驗—藝術,生活和旅遊者的眼睛」,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國;海德博物館,倫敦,英國
- 「靜寂的雅致」,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牆:中國當代藝術主題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中國;安德森美術館,水牛城,美國
-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宋莊TS1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文化年雕塑與裝置展」,甘迺迪藝術中心,華盛頓特區,美國
- 「透明的盒子」, SOHO現代城,北京,中國
- 「快樂的價值轉換」,釜山現代美術館,釜山,韓國
- 「北京和北京」,後海望海樓,北京,中國
- 2004
- 「超越界限」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觀光:雪梨美術學院與中央美術學院作品交換展」,雪梨美術學院畫廊,雪梨,澳洲
- 「中國.想像:中國當代雕塑展」,杜勒麗公園,巴黎,法國
- 「過去與未來之間: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大展」,國際攝影中心,紐約,美國
- 「游於氣」,資生堂畫廊,東京,日本
- 「中國當代藝術巡展」,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羅馬,義大利;路德維格博物館,布達佩斯,匈牙利
- 「中法文化年沙丘雕塑展」,尼斯,法國
- 「漢雅軒二十年慶典」,漢雅軒,香港,中國
- 「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武漢,中國
- 2003
- 「藍天不設防藝術行動」,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中國
- 「夢想與衝突-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造鏡」,威尼斯,義大利;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 「開放的時代」,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首屆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左手與右手-中德當代藝術展」,北京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新生代與後革命」,炎黃藝術館,北京,中國
- 「觀念地產展」,深圳高新技術交流會館,廣州,中國
- 2002
- 「長征-一個行走中的視覺展示:傅新民與展望雕塑展及新補天計畫」,江西瑞金葉坪,江西/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巡展」,杜伊斯堡博物館,杜伊斯堡,德國
- 「中國當代藝術」,巴西藝術博物館,里約,巴西
- 「金色的收穫」,克羅埃西亞國家美術館,扎格雷布,克羅埃西亞
- 「豐收-當代藝術展」,北京農展館,北京,中國
- 「北京-巴黎」,皮爾卡丹藝術中心,巴黎,法國
- 「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 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 「趣味過剩」,客藝廊,新加坡
- 2001
- 「煲-當代中國藝術展」,康斯那恩.哈斯藝術館,奧斯陸,挪威
- 「新起點」,藝術加油站,北京,中國
- 「十字路口」,成都現代藝術館,成都,中國
- 「夢-中國當代藝術展」,大西洋畫廊,倫敦,英國
- 「藝術與科學」,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製造中國」,伊桑科恩畫廊,紐約,美國
- 「中國當代藝術家招貼展」,東便門箭樓,北京,中國
- 「知識就是力量」,北京圖書大廈,北京,中國
- 「生活的慶典」,東方廣場,北京,中國
- 「石頭和藝術-發現和製造自然」,前波畫廊,紐約,美國
- 2000
- 「當代雕塑邀請展」,青島雕塑藝術館,青島,中國
- 「中國現代雕塑精品展」,東方廣場,北京,中國
- 「OPEN2000」,國際雕塑裝置展,威尼斯,義大利
- 「雕塑雙人展」, LOFT畫廊,巴黎,法國
- 「人文山水」,地景藝術展,桂林,中國
- 「9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家資料展」,福崗,日本
- 「2000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太子灣公園,杭州,中國
- 「真實與虛擬的世界」,雲峰畫苑,北京,中國
- 「海上-上海-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 「這樣才完整」,Cotthem畫廊,布魯塞爾,比利時
- 1999
- 「移動的城市」,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哥本哈根,丹麥;海德畫廊,倫敦,英國;當代藝術博物館,赫爾辛基,芬蘭
- 「瞬間的轉換-中國二十世紀末實驗藝術展」,Smart美術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美國
- 「中國當代藝術展」,LIMN畫廊,舊金山,美國
- 「形與體」,1999新加坡雕塑藝術節,新加坡
- 「長春國際雕刻邀請展」,長春,中國
- 「平衡的生存-生態城市的未來方案-第二屆當代雕塑年度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成都現代藝術館,成都,中國
- 1998
- 「生存痕跡-當代藝術觀摩展」,現時工作室,北京,中國
- 「移動的城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波爾多,法國;P.S.1 當代藝術中心, 紐約,美國
- 「自主的行動-中國當代藝術錄影展」,藝術空間畫廊,奧克蘭,紐西蘭
- 「生命的紀念-中國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金寶山,新北市,臺灣
- 「半個世紀的足跡-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回顧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當代美術二十年啟示錄」,勞動人民文化宮,北京,中國
- 「堆積」,四合苑畫廊,北京,中國
- 「傳統反思-中國當代藝術展」,德國駐華大使館,北京,中國
- 「第一屆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兩性平臺」,泰達藝術博物館,天津,中國
- 1997
- 「東京97’ 中國當代藝術展」,和多利美術館,東京,日本
- 「永遠的回歸-97’ 南山雕塑展」,深圳南山雕塑院,深圳,中國
- 「移動的城市-亞洲當代藝術巡迴展97-99」,維也納美術館,維也納,奧地利
- 「中國之夢-97’ 中國當代藝術」,炎黃藝術館,北京,中國
- 「桂林大陽穀藝術園首屆雕刻活動」,桂林,中國
- 「延續-五人作品聯展」,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 1996
- 「中國天津TEDA國際雕刻藝術大賽」,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中國
- 「山林雕刻公園第一回展」,懷柔八道河,北京,中國
- 「福岡國際雕刻野外展」,海之中道公園,福岡,日本
- 「當代藝術家學術邀請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雕塑與當代文化-中國當代藝術研究文獻展」,重慶,中國
- 「當代中國雕塑作品邀請展」,深圳南山雕塑院,深圳,中國
- 「現實.今天與明天-96’ 中國當代藝術展」,國際藝苑,北京,中國
- 1995
- 「45゚做為理由」藝術交流活動,杭州/上海/北京,中國
- 「開發計畫-三人聯合工作室1展」,中央美術學院廢墟,北京,中國
- 「女人.現場-三人聯合工作室2展」,當代美術館,北京,中國
- 「張開嘴,閉上眼-北京.柏林藝術交流展」,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北京,中國
- 「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活動(1995雕塑與裝置)」,江蘇畫刊,南京,中國
- 1994
- 「94’ 廢墟清洗計畫」,王府井,北京,中國
- 「第二屆全國城市雕塑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同意11月26日做為理由」藝術交流活動,杭州/上海/北京,中國
- 1993
- 「海峽兩岸雕塑藝術交流展」,炎黃藝術館,北京,中國;高雄美術館,高雄,台灣
- 1992
- 「二十世紀中國」,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當代青年雕塑家邀請展」,中國美術學院,浙江,中國
- 1991
- 「新生代藝術展」,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中國
- 1990
- 「第一工作室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 1987
- 「美院學生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原陳列館),北京,中國
- 1986
- 「北京青年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主要獲獎
- 2017
- Best of the Best 羅博之選 ,年度藝術家,中國
- 2011
- 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雕塑藝術家獎
- Harper’s Bazaar Men’s Style
- 2006
- 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獎
- 2000
- 日本《藝術手冊》評為世界最受關注當代藝術100人
如何翻製傳統? ──閱讀展望的創作
文/游崴
1994年,展望創作了「誘惑──中山裝系列」,標幟著他試圖用觀念來拆解雕塑傳統,並探討社會文化因子的企圖心。「中山裝」在服飾細節上具有不少政治理想的隱喻,常予人莊重威嚴的印象。但展望的「中山裝」所暗示的,卻是一個個激烈蜷曲的身體。
這組雕塑的材料是現成物,用真的中山裝固化製作而成,乍看如人著衣,裡頭暗示著身軀,但實際上,它們只是一層薄薄的軀殼,身體已經缺席了。在展望眼中,內裡空蕩蕩的中山裝,一如蟬蛻之後遺留下的殼:
蟬在最後離開這個舊的軀殼的時候,一定是很壯烈的,這從蛻變後留下的軀殼的動作上可以看出來。而當你把蟬蛻拿在手上的時候,卻又是一種舉重若輕的感覺。[1]
舉重若輕,曾經的壯烈被抽離掉只剩一副如蟬蛻後的殼,展望以「中山裝」為喻,指陳的其實是中國社會在1990年代後集體精神狀態的鉅變──即在政治威權之外,商品化與日常性在底層社會開始顯現,並衝擊了原先單一化的社會體制。
傳統雕塑以體感、量感來體現存有,展望的「中山裝」則是相反地表達虛空,展示著主體消散後,孤伶伶的一副皮相。這種關於表皮的美學,緊接著在他之後的「假山石」系列中繼續獲得發展。
展望自1994年起開始用不銹鋼創作「假山石」系列。假山石是一種在長年水波侵蝕下而外形奇兀聳峭的石灰岩,因石形特殊宛若山形,因此自古便是中國園林裡常見的裝飾物。展望將這些帶著文人傳統基因的石塊,翻製成熠熠發光的雕塑物件,它們是天然假山石的摹本,看來如同工業製品,實際上卻是耗時費力的手工藝。
不銹鋼現代雕塑常給人低限而幾何的印象,展望的假山石由於完全像是自然生成的有機形體而顯得不同。但有形的雕塑物件在展望的創作中,只像是個逗點,重要的是前後文──即從一開始的藝術生產,到之後作品在社會場域中收受的整個機制。展望常常在上述這種創作活動的「前場」與「後場」之間瞻前顧後進行思索,「正本」與「摹本」之間的辯證關係亦是展望常動用的語法。
文物、信物與神話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山裝到假山石,展望所翻製的除了是現成物之外,也毫無疑問的全是傳統文化浸染甚深的「文物」。只是這些文物在經過展望的翻製後,特定的歷史文化脈絡不是被翻轉,不然就是變得可疑。展望的手法接近一種符號學式的操作,將文物的表義(denotation)與深義(connotation)彼此剝離開來創造歧義,對此,展望主要透過不銹鋼的特殊質感來創造剝離的效果。
對展望而言,用不銹鋼來詮釋傳統文物帶來「如釋重負的輕鬆感,這種感覺帶給我們的是解脫,是疏離,是一種距離感」[2]。在他的描述中,「傳統」像是一個隨身物品,或輕或重,你總是無時無刻在感受它(這無疑延續著「中山裝」系列裡有過的類似觀點──傳統如覆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皮與介殼,在穿與脫之間意義因此改變)。事實上,展望的創作觀中常涉及某種身體化的描述策略,不管是傳統、文化、政治與國家,它們都不是抽象觀念,而是涉及身體感的經驗。
如果傳統上,文人眼中的奇石引領著人們凝視風化後的殘敗嶙嶇來遙想大地,展望的不銹鋼「假山石」則近乎讓時間凍結,充滿歷史消散後的冷酷味道,拋光的表面作為一種徹底的皮相,漫射四周光景卻不透露內裡奧祕。
被翻製後的假山石,漸漸與它原本指涉的自然、舊時代與文人傳統等等拉開了距離,成為一種意義飄忽不定的物體,而展望致力將它們置於各種不同的場所中,來創造新的意義,如2000年他從山東省最外海的靈山島駛出12海哩到達國際海域,將一顆不銹鋼浮石投入海中做為「在公海上展示的藝術品」;其他一些「假山石行動」則連結了著名地標,如2001年的《鑲長城計畫》用不銹鋼翻製磚頭修補長城,或是讓一組登山隊帶著他的「假山石」登上海拔8848公尺的珠穆朗馬峰,甚至,最瘋狂的想法是把假山石送入太空的《新補天計畫》。這些材質上近乎不朽的假山石反覆在不同畛域間往復,它們源自大地,卻又在人為鍛造後,被重新施放回大地之中暗示著什麼,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挾帶精神意義的信物。
有趣的是,藝術語言的象徵力量,在展望常被操作得像是神話或傳說,帶有莫名的傳奇色彩。事實上,若考慮展望的創作總是圍繞著那些意味深長的文物,我們便不訝異於他對於神話與傳說的興趣。他從不吝於以具體的藝術語言引用神話、典故、傳說與歷史故事,為其觀念行動注入敘事性。
神話的隱喻讓展望的觀念雕塑有著很貼近世俗的一面。確實,對大多數的觀者而言,用神話傳說來理解展望手中的奇山異石,似乎遠比透過「社會雕塑」這類美學觀念來得容易些。如《新補天計畫》展望直接以「女媧煉石補天」為喻,並在他之後的個展「園林烏托邦」中,將計畫中的這塊不銹鋼隕石,在玻璃櫃中施以電磁技術使其漂浮半空中,看來就像是真的具有異常能量,至於究竟它是否真的進行過一趟太空之旅?似乎已無關緊要。2007年,展望赴西藏參加一項邀請展,則將他製作的假山石讓西藏當地的依勒活佛進行開光,被開光後的山石,則曖昧地處在藝術學與神祕主義之間。終究,藝術的象徵性與神話的傳奇性,在展望的手中有時像是一體兩面。
都市地景與文人幻境
除了在自然大地中進行的各種觀念行動,展望的假山石更常回應的是城市空間,對此,北京一直是他的靈感來源。北京自從1990年代的改革開放以來,都市地景快速變化,從小生長於北京的展望對此感受很深。1994年,當時北京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東面正在進行都更,展望以一天時間來清洗、裝修廢墟一角。這個名為《廢墟清洗計畫》的行動終究是徒勞的社會干預,但作為藝術行動,卻凸顯了北京在現代化背後,舊傳統傷逝的象徵意義。
展望早年清洗廢墟的行動,仍有很強的物傷其類式的人文喟嘆,但慢慢的,他對都市的回應變得越來越具有後現代口吻。不銹鋼材質的華麗皮相,山石已不是山石,而近乎一種物質禮讚。材質性使得展望的假山石,有時看來並不站在都市空間的對立面演繹著自然人文,而是相反地比都市文明更壯麗、更奇觀。
一座現代城市如何像是不銹鋼一樣閃亮而不朽?這個想法在展望於2003年開始的「都市山水」系列中被操作到極致,他直接用量產的不銹鋼餐具,像積木般組成觀者可以走進的城市場景。「都市山水」系列不只把物質文明推至壯觀的程度,現場煙霧繚繞亦宛若文人山水。展望確實有意把現代都市造就出的幻景主義,跟北宋山水畫「可觀、可居、可遊」的傳統結合在一起。觀者不只旁觀,還得以遊歷其間。
近幾年來,展望的不銹鋼物件,不管是假山石或是餐具建築,越來越展現出某種雙重意象,一方面將都市文明扭曲映射成壯麗奇觀,另一方面,它們自身滿盈的物質性早就自成一景觀。展望給我們的現代都市,不管多亮麗如新,全是某種形式下的文人山水:你彷彿可以身處其間,又同時抽離開來賞玩它,場景與人的關係總是雙重的。
大地之遼闊,可以萃取為一方假山石,這個想法本身就接近一種畸趣,而展望作品中,不銹鋼的材質性似乎把這種畸趣帶向更世俗社會的那一端。其耐用、穩定與量產的可能,使得做為正本的文物具備了某種進入商品經濟的潛力,傳統文化在此不只變得很輕,還可以被計算,並透過某種經濟法則來流通,一如《佛藥堂》(2006)與《萬神殿──ATM搜神機》(2007)這兩個創作計畫中,展望試圖將歷史傳統與精神世界用世俗邏輯進行重組的手法。
小結
展望早年以雕塑起家,但這20年來卻不斷擴張作品的形式與美學意義。從早期的「中山裝」系列,到之後體系龐雜的「假山石」系列(及其衍生出的觀念行動)、不銹鋼餐具城市,乃至於最近這幾年來以世俗手法重組精神世界的多媒體裝置,它們從一個藝術物件,一路向外擴張至環境、行動與媒體。
創作面貌多樣,但展望所關注的卻一直是當代中國社會過去20年來在各層面上的轉變。「中山裝」以痙攣的身體感來體現傳統政治社會的瓦解,之後的「假山石」則反映新興商品經濟與城市文化的崛起創造出的新的世俗生活情境,文人雅趣、常民信仰與歷史傳統在此之中成為新的文化符碼。展望透過他的創作,描繪著他曾經歷過、至今仍身處其間的時代轉折,並試著告訴我們,從前精神世界遺留下來的遺產,如今將透過新的世俗法則,一個個重組起來。
(本文節錄自〈鏡石/時境〉一文。原文收錄於《展望》,台北:誠品畫廊,2010)
[1] 史麗,〈展望,假山石新夢想〉,《北京青年週刊》,2006年7月6日。
[2] 引自展望對於《假山石85#》的自述。參考展望,《新素園石譜》,北京:三聯書店,2008,頁115-116
個展
- 2014 「素園造石機 - 一小時等於一億年」,PROJECT ONE, 香港,中國
- 2010 「反射」,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聯展
- 2014「青春-誠品25週年特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