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Bing 徐冰 

徐冰是國際上公認最有創造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藝術思路與藝術形式對於開拓華人當代藝術的觀念與思考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他將東方的哲學思維方式及文化導入當代藝術創作中,作品對文字語言等溝通工具、藝術與文明的本質問題、不同物種與文化間的類似與衝突,進行相當程度的批判性思考,並透過創作提出東西方新的對話方式及新的視野。

徐冰從1987年開始創作《天書》,表達他對現存文字的遺憾。當時他默默地創造了四千多個無人能懂的假漢字,並用宋代的活字印刷術將這些字正經八百地印成線裝書和長卷,以源源不絕的錯誤文字包圍觀眾。在這樣一個看似中國文化殿堂般的空間中,觀眾在被這些媲美神聖的典籍吸引的同時,又被無處不在且無法判讀的錯字所拒絕。末時的倒錯感,讓人們疑慮是什麼地方不對勁,還是自己出了問題,進而向人們提示著一種對文化的警覺。這件作品震撼了藝術界,從此奠定了徐冰的藝術發言權。徐冰自承:「我的「『文字』與正常文字的作用正相反,它們是通過阻截溝通達到溝通的;就像電腦中的病毒,卻在人腦中發揮作用;在懶惰的思維慣性中製造障礙,在『死機』後重新啟動時,將打開更多的思維空間。」在 1999 年,徐冰以利用古老中國的印刷術與書法來發展中國當代藝術而獲得美國最高文化獎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天才獎」,而後於 2003 年獲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2004 年獲威爾斯國際視覺藝術獎「穆迪獎」,2006年獲全美版畫協會版畫藝術終生成就獎。許多藝術史著作也寫進徐冰的作品,如美國1997年版世界藝術史教科書《過去的藝術和現在的藝術》和權威藝術教科書《古今藝術》,以及世界各地出版的中學及高中藝術教科書。

從傳統木刻到裝置藝術、從無法辨認的方塊字到運用動物作為媒介,徐冰大膽並成功地游移於不同的藝術類型間,以某些不斷重複的簡單媒介,持續發展的特定概念,深沉地傳遞了他作為藝術家的哲學式思維。

  • 1955 出生於重慶,中國
  • 1957 遷移至北京,中國
  • 1990 遷移至美國
  • 2008-2014 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北京,中國
  • 2014~ 任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中國
  • 現生活、工作於北京和紐約

學歷

  • 1987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北京,中國
  • 1981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學士,北京,中國

個展

    2019

  • 「徐冰:思想與方法」,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雅加達,印尼
  • 「徐冰:藝術為人民」,卡門中心美術館,瓦倫西亞,西班牙
    2018

  • 「徐冰:思想與方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雕塑 21st:徐冰.蜻蜓之眼」,威廉.萊姆布魯克美術館,杜伊斯堡,德國
  • 「徐冰:文字與自然」,墨齋,北京,中國
    2017

  • 「徐冰」,合美術館,武漢,中國
  • 「徐冰的文字」,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中國
  • 「矚目登場」,油街實現藝術空間,香港,中國
    2016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北京,中國
  • 「徐冰:地書」,中國當代藝術中心,倫敦,英國
  • 「徐冰:天書」,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布蘭頓美術館,奧斯汀,美國
    2015

  • 「背後的故事: 創作山水畫的新方法」,查森美術館,麥迪遜,美國
  • 「徐冰:書寫天地間」,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美術館,邁阿密,美國
  • 「徐冰:事物的另一面」,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美術館,薩凡納,美國
  • 「鳥語」,費茲威廉博物館,劍橋,英國
  • 「天書概念店」,K11藝術空間,香港,中國
    2014

  • 「徐冰的語言」,洛杉磯縣立美術館,洛杉磯,美國
  • 「徐冰-變形記」,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香港,中國
  • 「徐冰──鳳凰」,聖約翰大教堂,紐約,美國
  • 「徐冰:回顧展」,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背後的故事”研究展:(以富春山居圖為例)」,中間美術館,北京,中國
  • 「徐冰與孩子們的『木林森』計畫: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台灣
  • 「背後的故事:南山翠屏」,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閱覽室”:發佈《徐冰的地書之書》」, BANK畫廊,上海,中國
    2013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倫敦,英國
  • 「徐冰:風景文字寫生」,牛津大學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牛津,英國
  • 「九死兩生:徐冰-鳳凰」,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華盛頓,美國
  • 「「鳥飛了」,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
    2012

  • 「徐冰──鳳凰」,麻州當代美術館,北亞當斯,美國
  • 「地書──從點到點」,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從天書到地書」,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徐冰:英文方塊字」,凱托納藝術博物館,凱托納市,美國
  • 「徐冰-重寫中國的藝術」,威斯康辛大學卡爾斯滕畫廊,史蒂芬斯角,美國
  • 「菸草計畫4」,阿爾德里奇現代美術館,里奇菲爾德,美國
  • 第30屆聖保羅雙年展「《木.林.森》計畫 & 《地書》」,聖保羅,巴西
  • 「法跡:觀遠山莊珍藏與徐冰新作展 」,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
    2011

  • 「徐冰新英文書法教室」,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美國
  • 「何處惹塵埃」,曼哈頓下城文化協會,紐約,美國
  • 「煙草計畫3──里士滿」,維吉尼亞美術館,里奇蒙,美國
  • 「鳥飛了3」,摩根圖書館與美術館,紐約,美國
  • 「背後的故事──7」,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2010

  • 「徐冰《鳳凰》吊裝展示」,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徐冰──鳳凰」,上海世博會,上海,中國
    2009

  • 「徐冰《木‧林‧森》計畫」,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第一屆中國當代版畫藝術展,徐冰特展,徐冰:複數與印痕之路」,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讀空間:徐冰的藝術」,科爾蓋特大學克利福德畫廊,漢密爾頓,美國
    2008

  • 「徐冰」,明德學院美術館,米德爾堡,美國
  • 「徐冰」,Albion畫廊,倫敦,英國
  • 「徐冰:格羅斯曼藝術家個展」,拉法耶特學院理查A.與利薩W.格羅斯曼畫廊,伊斯頓,美國
  • 「畫平等:徐冰的新觀看方式」,詹姆斯‧麥迪森大學撒海爾畫廊,哈里遜堡,美國
  • 「徐冰」,明德學院美術館,密德伯里,美國
    2007

  • 「天書到地書:徐冰的書本藝術」,堪薩斯大學斯賓塞美術館,勞倫斯,美國
    2006

  • 「徐冰:現代藝術特展」,蘇州博物館,蘇州,中國
  • 「任何意見」,衛斯理學院戴威斯美術館和文化中心,衛斯理,美國
    2005

  • 「鬼打牆──徐冰作品」,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2004

  • 「明靜的湖面」,艾維翰美術館(現為查森美術館),麥迪遜,美國
  • 「煙草計畫:上海」,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徐冰」,Portside 畫廊,橫濱,日本
  • 「徐冰在柏林」,科隆東方藝術博物館,柏林,德國
  • 「徐冰:真實之井」,Sala La Gallera,瓦倫西亞,西班牙
  • 「徐冰:三個裝置」,艾維翰美術館(現為查森美術館),麥迪遜,美國
    2003

  • 「徐冰」,中國藝術中心,曼徹斯特,英國
  • 「徐冰──第十四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展」,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日本
  • 「徐冰」,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天書特展」,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普林斯頓,美國
    2002

  • 「徐冰」,艾克朗大學梅爾藝術學院艾蜜莉‧戴維斯畫廊,艾克朗,美國
  • 「書法教室」,西維爾友誼學校戴爾‧瑞持‧魯本斯坦畫廊,華盛頓,美國
  • 「徐冰」,夏威夷大學科門斯畫廊,檀香山,美國
  • 「徐冰:鳥飛了──2」,康乃爾大學強森美術館,伊薩卡,美國
    2001

  • 「文字遊戲:徐冰的當代藝術」,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華盛頓,美國
  • 「徐冰:印刷與書」,波特蘭PICA當代藝術中心,波特蘭,美國
  • 「徐冰個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讀風景」,北卡羅來納美術館,羅里,美國
  • 「徐冰」,福岡亞洲藝術博物館,福岡,日本
    2000

  • 「徐冰:煙草計畫」,煙草博物館/煙草工廠舊址/杜克大學圖書館,德罕,美國
  • 「遺失的文字:在52屆法蘭克福圖書展」,法蘭克福書展,法蘭克福,德國
  • 「徐冰:天書和書法教室」,捷克國家畫廊,布拉格,捷克
    1999

  • 「徐冰」,貝茲學院美術館,路易斯頓,美國
    1998

  • 「徐冰:方塊字詩」,伊森‧科恩畫廊,紐約,美國
  • 「徐冰:方塊字書法入門」,新當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 「徐冰:熊貓動物園」,傑克‧提爾頓畫廊,紐約,美國
  • 「徐冰:文化動物」,木街藝術中心,匹茲堡,美國
  • 「徐冰:新近項目展」,加州藝術學院,瓦倫西亞,美國
    1997

  • 「網:與徐冰的共同製作」,東伊利諾大學Tarble藝術中心,查爾斯頓,美國
  • 「徐冰裝置-藝術的另一種語言」,澳蘭波巴畫廊,奧士科士,美國
  • 「徐冰:英文方塊字入門」,漢雅軒,香港,中國
  • 「徐冰」,東京畫廊,東京,日本
  • 「書法教室」,米羅基金會,馬約卡島,西班牙
  • 「徐冰:遺失的文字」,亞洲藝術工廠,柏林,德國
  • 「徐冰裝置藝術」,ICA當代藝術中心,倫敦,英國
  • 「徐冰」,卻帕畫廊,瓦倫西亞,西班牙
    1996

  • 「徐冰:一個轉換案例的研究」,伊森‧科恩畫廊,紐約,美國
  • 「徐冰:英文方塊字入門」,Marstall 表演中心,慕尼黑,德國
  • 「徐冰:天書」,阿爾班尼亞大學美術館,紐約,美國
    1995

  • 「徐冰」,藍道夫街藝術中心畫廊,芝加哥,美國
  • 「徐冰:後約全書」,北達科他州美術館,格蘭德福克斯,美國
  • 「徐冰:語言的遺失」,麻塞諸塞藝術學院,波士頓,美國
  • 「徐冰:新近計畫展」,南達科塔大學畫廊,威米蘭,美國
  • 「徐冰」,狄爾藝術中心,摩爾德州立大學,摩爾海德,美國
  • 「在美國養蠶系列2」,徐冰工作室,紐約,美國
  • 「一個轉換案例的研究2」, 永豐良種豬場,北京,中國
    1994

  • 「徐冰:近作」,布朗克斯美術館,紐約,美國
  • 「徐冰:大桌子」,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美術館,帕薩迪納,美國
  • 「徐冰實驗展」,世紀翰墨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1993

  • 「徐冰:家外有家」,北達科他州美術館,格蘭德福克斯,美國
  • 「徐冰:天書」,Bellefroid畫廊,巴黎,法國
    1992

  • 「徐冰個人系列展首展」,北達科他州美術館,格蘭德福克斯,美國
    1991

  • 「徐冰的三個裝置」,艾維翰美術館(現為查森美術館),麥迪遜,美國
  • 「徐冰」,中國當代藝術中心,大阪,日本
  • 「徐冰:天書」,D. P. Fong & Spratt 畫廊,聖荷西,美國
  • 「徐冰展」,東京畫廊,東京,日本
    1990

  • 「徐冰版畫展」,龍門畫廊,台北,台灣
    1988

  • 「徐冰版畫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徐冰木刻版畫展」,龍門畫廊,台北,台灣

聯展

    2019

  • 「物之魅力:當代中國“材質藝術”」,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洛杉磯,巡展至芝加哥大學/萊特伍德 659 展覽空間,芝加哥;西雅圖美術館,西雅圖;迪美博物館,賽勒姆,美國
  • 第二屆安仁雙年展「共同的神話」,安仁,成都,中國
  • 「觀看之道」,CHAO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書道」,無用空間,上海,中國
  • 「走出水墨——來自中國當代藝術的解讀」,佩拉博物館,伊斯坦堡,土耳其
  • 「中國風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流變的傳統——亞洲當代版畫藝術展」,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重慶,中國
    2018

  •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東郊記憶音樂公園,成都,中國
  • 康乃爾大學藝術雙年展「期間的長度:流逝、持續與遺存」,康乃爾大學,紐約,美國
  • 釜山雙年展「和而不同」,釜山現代美術館,釜山,韓國
  • 「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越後妻有地,日本
  • 「融匯:國際藝術與文化」,北京大學塞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北京,中國
  • 「卅年——田畑幸人與中國當代藝術」,東京畫廊 + BTAP,北京,中國
  • 「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新水墨版塊」,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中國
  • 第四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影像拼贴-拾得影像-共享影像」,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深圳,中國
  • 「40×40——從四十位藝術家看改革開放四十年」,寶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第三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混合的公共性與私密性」,北鎮文化產業中心, 北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轉折點——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愛話——羅伯特印第安那與亞洲」,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香港,中國
  • 「萬物生——思與境偕」,復言社,北京,中國
    2017

  • 「1989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纽约,美国
  • 「地標——測繪中國當代藝術」,嘉德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家手稿研究展(第一回)」,藝.凱旋畫廊,北京,中國
  • 「東方氣質——龍美術館藏中日韓當代藝術展」,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安仁雙年展「今日之往昔——譜系修辭」,安仁,成都,中國
  • 「没有信息是中立的」,SSSSTART,上海,中國
  • 「慈悲與智慧 」,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記憶與當代」,軍械庫98-99號,威尼斯,義大利
  • 「接棒: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校本課程暨美術教育“高參小”成果展」,山東美術館,濟南市,中國
  • 「拼貼:玩紙牌的人」,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NordArt 2017——徐冰:鳳凰」,北部藝術區,碧德爾斯多夫市,德國
  • 「馬丁路德與先鋒藝術」,威登堡古監獄,威登堡,德國
  • 「異想亞洲」白南准藝術中心,龍仁市,韓國
    2016

  • 「再遇芥子園——《芥子園畫傳》與當代繪畫名家對話展」,國家圖書館,北京,中國
  • 「上海種子」,喜馬拉雅美術館,上海,中國
  • 「從繪畫到動畫」,金雞湖美術館,蘇州,中國
  • 「脈衝反應II——關於現實與現實主義的討論」,廣東時代美術館」,廣州,中國
  • 「山水間」,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 「後知識份子」,泉空間 ,北京,中國
  • 「現成品繪畫」,盈美術館 ,上海,中國
  • 「烏托邦/異托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西柵景區、北柵絲廠,桐鄉市,中國
  • 「文明的迴響——穿越敦煌」,太廟藝術館,北京,中國
  • 「語言亭」,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 「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卡塔爾博物館阿爾里瓦科畫廊,杜哈,卡達
  • 「混搭:現代文化的誕生」,溫哥華藝術博物館,溫哥華,加拿大
  • 「文字之上:亞洲書法傳統」,新南威爾士美術館,南威爾士,澳大利亞
  • 「第二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關山月美術館,深圳,中國
    2015

  • Open Art雙年展「漢字的性格」,厄勒布魯,瑞典
  • 「新朝代——中國創造」,奧爾胡斯美術館,奧爾胡斯,丹麥
  • 「三又三分之一」,麒麟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譯者的聲音」,MARCO維戈當代藝術博物館,維戈,西班牙
  •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全世界的未來」,威尼斯,義大利
  • 「沿線而行」,愛馬仕銀座總部藝術空間,東京,日本
  • 「CHINA 8—萊茵魯爾中國當代藝術展」,LEHMBRUCK美術館,杜伊斯堡,蓋爾森基興美術館,杜塞多夫,德國(八大博物館聯展)
  • 「化生——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展」,蒙斯市,比利時
  • 「里爾藝術文化節-你應該改變你的生活」,里爾,法國
  • 「動態之再:B3+BEIJING動態影像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動態之再:B3+BEIJING動態影像展」,法蘭克福,德國
  • 「新當代」,芝加哥藝術學院,芝加哥,美國
  • 「第一眼:在亞洲收藏當代藝術」,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國
    2014

  • 「法跡:觀遠山莊珍藏書法選」,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神秘字元——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書法」,堤壩之門美術館,漢堡,德國
  • 「輪生探索——2014柯欽雙年展」,柯欽,印度
  • 「開卷:重構中國當代藝術」,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加拿大
  • 「新・朦朧主義」,東京畫廊,北京,中國
  • 「第三種批判:藝術語言的批判性」,時代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14首屆中國版畫大展」,觀瀾版畫藝術博物館,深圳,中國
  • 「蘇富比年度超越極限雕塑展」,查茨沃斯莊園,德比郡,英國
  • 「寫山水圖-離開黃公望的660年」,常熟美術館,蘇州市,中國
  • 「西雲東語-中國當代藝術研究展」,合美術館,武漢,中國
  • 「未來的回歸: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密西根州立大學布羅德美術館,東蘭辛市,美國
  • 「破門而出:師傳與模仿」,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天人之際——余德耀藏當代藝術」,余德耀美術館,上海,中國
  • 「誠品25週年特展──青春」,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藝術都市」,K11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梳理——重啟中國當代藝術」,索卡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精神如山」,藝術門,香港,中國
  • 「藝術都市:地書之書閱覽室」,BANK畫廊,上海,中國
  • 「微景致──上苑藝術家作品邀請展」,上苑藝術館,北京,中國
    2013

  • 「重寫的風景:印度與中國」,國家現代美術館,首爾,韓國
  • 「書與法‧二──OCAT西安館開館展」,OCAT西安館,西安,中國
  • 「墨藝:當代水墨藝術」,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大運河」,教區博物館,威尼斯,義大利
  •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放大」,莫拉宮殿,威尼斯,義大利
  • 「意象」,喜馬拉雅美術館,上海,中國
  • 「@WHAT──中國藝術新一代 北京巡展」,藝美基金會,北京,中國
  • 「從手勢到語言」,外灘美術館,上海,中國
  • 「藝術與社會進程──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圈子藝術中心,深圳,中國
  • 「首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中國
  • 「破與立」,索卡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 「延伸」2013中國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和陽美術館,山西,中國
    2012

  • 「生命故事」,卑爾根藝術博物館,卑爾根,挪威
  • 「書與法」,OCT當代藝術中心(OCAT),深圳,中國
  • 「印/出」,當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8-21世紀中國的印刷圖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無紙化」,東南當代藝術中心,溫斯頓-撒冷,美國
  • 「紙牌之屋」,沃得斯登莊園,白金漢郡,英國
  • 「水墨原形」,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南京,中國
  • 「密碼:一個艾倫圖靈的展覽」,斯賓塞美術博物館,勞倫斯,美國
  • 「天書」,休斯頓美術館,休斯頓,美國
  • 「觀遠山莊珍藏與徐冰新作展」,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
  • 第30屆聖保羅雙年展「詩學的緊迫」,FAAP巴西藝術博物館,聖保羅,巴西
  • 「做一本書」,空白空間,北京,中國
    2011

  • 「清晰的地平線──1978以來的中國當代雕塑」,寺上美術館,北京,中國
  • 「CAFAM泛主題展2011──超有機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山水──寂靜之詩」,琉森美術館,琉森,瑞士
  • 「未來通行證──從亞洲到全球」,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威尼斯,義大利
  • 「版畫‧概念──第二屆中國當代版畫學術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版畫系──中國版畫大師作品展」,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香港,中國
  • 「中國式書寫 」,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複數的意義──中國當代版畫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開羅,埃及
    2010

  • 「《生活月刊》藝術季—生命嚮往藝術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無中生有‧書法海報及創作展」,香港設計中心,香港,中國
  • 「『與古為徒──十個中國藝術家的回應』藝術展」,波士頓美術館,波士頓,美國
  • 「Getty藝術教育:工作室開放計畫」,洛杉磯,美國
  • 「傳遞」,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造型──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甦醒──十五位藝術家作品聯展」,世博會主題館贊助商接待中心活動平台,上海,中國
  • 「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圖片印製:從8世紀至21世紀」,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 「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國家會議中心,北京,中國
  • 「生與死 」,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紐約,美國
  • 「景觀問題」,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普林斯頓,美國
  • 「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9

  • 「中央美院素描60年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第一屆林州水墨雙年展(國際展)」,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 「出界:澤林斯基藝術收藏」,沃特科姆藝術與歷史博物館,華盛頓,美國
  • 「在版畫」,對畫空間,北京,中國
  • 「碰撞──關於中國當代藝術試驗的案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現在就寫!」,金斯波爾博物館,奧芬巴赫,德國
  • 「這裡+現在:中國藝術家在紐約」,紐約華人博物館,紐約,美國
  • 「Calligraffiti:當代中國與拉美的藝術創作」,亞太博物館,帕薩迪納,美國
  • 「1980年代──溫普林中國前衛藝術檔案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 「第四屆福岡亞洲藝術展──生存與重建」,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日本
  • 「當代版畫:1999-2009 」,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首屆國際當代科學藝術展」,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北京分會,北京,中國
  • 「十九個遊戲」,北京梯級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我要與你交談」,北京梯級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Beaufort 03: 海邊的藝術三年展」,里奧波德公園,奧斯坦德,比利時
  • 「中國計畫」, 昆士蘭現代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畫廊(GoMA),昆士蘭,澳洲
  • 「東站.回望中國」,東站畫廊,北京,中國
  • 「再造 作品展」,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 「中國現代藝術展-二十周年紀念展」,牆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 「閃閃紅星──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一週年紀念展」,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香港,中國
    2008

  • 「字體/資訊:藝術家的書」,沃克藝術中心,明尼阿波拉斯,美國
  • 「圓月花好」,余德耀美術館,雅加達,印尼
  • 「1937-2008當代中國木刻:通往一種通用圖示語言」,科爾蓋特大學,Picker Art畫廊,漢彌爾頓,美國
  • 「複看中國」,路德維希博物館,科布倫茨,德國
  • 「前景1-新奧爾良」,新奧爾良藝術博物館,新奧爾良,美國
  • 「水墨演藝:當代水墨藝術家提名展第一回」,北京當代藝術館,北京,中國
  • 「形‧意‧質‧韻──東亞當代水墨創作邀請展」,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西成東就:知識份子的美學語境」,聖之空間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第二生命:重拌平常」,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紐約,美國
  • 「人民,歷史: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第六屆深圳當代雕塑藝術展:透視的景觀」,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中國
  • 「麻將:當代中國藝術希克收藏展」,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術館與太平洋影片庫,柏克萊,美國
  • 「夢蝶」,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 「藝術與中國革命」,亞洲協會美術館,紐約,美國
  • 「向上:中國當代藝術展」,新加坡美術館雙年展,新加坡
  • 「數碼之旅:國際‘新媒體’展」,克里夫蘭州立大學藝術畫廊,克利夫蘭,美國
  • 「人類/自然:藝術家反映地球變化」,聖地牙哥現代美術館,聖地牙哥,美國
  • 「沉積:新東方精神」,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半成的夢:勞根收藏展的當代中國藝術」,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
  • 「執古禦今」,大未來畫廊,北京,中國;皇后區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活的中國園林:從幻想到現實」,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德勒斯登,德國
  • 「合成時代:媒體中國2008」,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東西方對話:神秘,諷刺,與傳奇的過去」,LTMH藝廊,紐約,美國
  • 「四季:中國第三屆媒體藝術節」,中國美術學院,杭州,中國
  • 「新一代:蘇利文夫婦收藏展」,亞洲之家,倫敦,英國
  • 「意派:中國『抽象』三十年」,Caixa Forum 文化中心,帕爾瑪/巴塞隆納/馬德里,西班牙
  • 「中國製造的壓力:當代版畫藝術」,Städtische Galerie, 巴登—符登堡邦, 德國
  • 「眾人之中:無所事事的當代藝術」,紐伯格美術館,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分校,紐約,美國
    2007

  • 「重新配置:中國當代藝術」,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新加坡
  • 「第六屆深圳當代雕塑藝術展:透視的景觀」,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繼承、演繹、浸泡水、油墨、單色的世界」,上野城美術館,東京,日本
  • 「85 新潮檔案: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書本之外」,亞利桑那青年博物館(現為i.d.e.a.博物館),梅薩,美國
  • 「蛻變:傳統和當代中國藝術的對話」,鮑登學院美術館,布倫瑞克,美國
  • 「第十四屆塔林版畫三年展:政治/詩歌」,庫姆美術館,塔林,愛沙尼亞
  • 「現在中國」,眼鏡蛇當代美術館,阿姆斯多芬,荷蘭
  • 「聚能」,十一條線基金,奧登堡,比利時
  • 「中國製造:美國埃斯特拉收藏基金」,以色列博物館,耶路撒冷,以色列;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胡姆勒拜客,丹麥
  • 「美國水墨協會2007年度展」,珍妮泰戈森畫廊,長島藝術聯盟,美國
  • 「重新啟動:第三屆成都雙年展」,成都,四川,中國
  • 「傲慢與浪漫」,鄂爾多斯美術館,鄂爾多斯,中國
  • 「被槍斃的方案」,可當代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當代燃燒:在美中國藝術家」,新不列顛美國藝術美術館,新不列顛,美國
  • 「當代燃燒:在美中國藝術家」,新不列顛美國藝術美術館,新不列顛,美國
  • 「自動更新」,MoMA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 「蛻變:中國當代藝術轉變的一代」,坦佩雷美術館,坦佩雷,芬蘭
  • 「風景畫和記憶II」,海恩斯畫廊,舊金山,美國
  • 「只是文字:徐冰,洪浩,謝曉澤」,Morono Kiang 畫廊,洛杉磯,美國
  • 「政治恐懼」,Albion 畫廊,倫敦,英國
  • 「中式英文」,香港博物館,香港當代藝術畫廊,香港,中國
  • 「我們是你們的未來:第二屆莫斯科當代藝術雙年展」,莫斯科,俄羅斯
  • 「豬」,4A亞洲藝術中心,雪梨,澳大利亞
  • 「後天嗜好:為波士頓文學協會的兩百年收藏」,波士頓文學協會,波士頓,美國
    2006

  • 「一刻一刻;手的沉思」,北達科他州美術館,格蘭德福克斯,美國
  • 「象形文字:符號的寂寞」,斯圖加特美術館,斯圖加特,德國
  • 「書:在當代中國藝術中的再創造」,華美協進社,紐約;西雅圖亞洲美術館,西雅圖;火奴魯魯美術學院,夏威夷,美國
  • 「中國現在」,埃索博物館,維也納,奧地利
  • 「漢字重組:中國文字的韻律」,中心畫廊,加州州立大學,福樂頓,美國
  • 「文化之間的行旅」,紐澤西視覺藝術中心,薩米特,美國
  • 「第六屆光州雙年展:熱風變奏曲」,光州,韓國
  • 「首屆新加坡雙年展:信仰」,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新加坡
  • 「筆墨:中國書寫的藝術」,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美國
  • 「世紀對話 2006──代碼:藍色」,第三屆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北京,中國
  • 「藝術遊戲:一次當代藝術的能動體驗」,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在翻譯裏找到:藝術家書和多媒體藝術」,舊金山圖書中心,舊金山,美國
  • 「跨界體驗:來自中日韓的當代藝術展」,Spool Mfg空間,約翰遜城, 美國
  • 「邊緣上:中國當代藝術家與西方碰撞」,衛斯理學院戴維斯美術館和文化中心,衛斯理,美國
  • 「新西方主義:中國當代藝術在紐約」,伊森‧科恩畫廊,紐約,美國
  • 「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2005

  • 「一界兩端——當代實驗藝術中的設計呈現」,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2005年中國杭州首屆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杭州西湖美術館,杭州,中國
  • 「首屆美國東西方藝術研究展」,著名藝術家畫廊,紐約,美國
  • 「牆:重建當代中國藝術」,世紀壇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巡展至美國紐約州水牛城大學亞伯萊諾畫廊,水牛城,美國
  • 「里程碑:PICA 的十年視覺展覽」,波特蘭當代藝術中心,波特蘭,美國
  • 「贈予的藝術:香港博物館捐贈館藏展」,香港博物館,香港,中國
  • 「安徒生童話」,北日德蘭藝術博物館,奧爾堡,丹麥
  • 「寂靜的優雅:東亞的現代藝術」,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評論家的選擇」,藝術與創新科技基金會(FACT),利物浦,英國
  • 「收藏再混合」,布朗克斯美術館,紐約,美國
  • 「給我短信」,謝爾曼畫廊,雪梨,澳洲
    2004

  • 「第四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深圳美術館,深圳,中國
  • 「心印:中國當代書法」,巴德學院,紐約,美國
  • 「在新世界重新發明傳統」,蓋茨堡大學Schmucker 美術館,蓋茨堡,美國
  • 「時間之外,位置之外,中國之外」,匹茲堡大學美術館,匹茲堡,美國
  • 「26屆聖保羅雙年展」,聖保羅,巴西
  • 「東風」,Franz Gertsch 博物館,布格多夫,瑞士
  • 「CAFE in Mito 2004」, 水戶藝術館,茨城,日本
  • 「開放參觀:在布魯克林工作」,布魯克林美術館,紐約,美國
  • 「中國:傳統與現在間的藝術家」,波坦察美術館,波坦察,義大利
  • 「Artes Mundi: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獎2004」,國立博物館和畫廊,卡地夫,英國
  • 「再生: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當代藝術」,Samek美術館,巴克納爾大學,路易士堡,美國;巡展至密西根大學Jean Paul Slusser畫廊,安娜堡,美國;布朗大學David Winton Bell畫廊,普洛威頓斯,美國;奧迪斯設計與藝術學院Ben Maltz畫廊,洛杉磯,美國;亞利桑那國立大學美術博物館,坦佩,美國;威廉斯大學美術館,威廉斯敦,美國;田納西大學尤英藝術與建築畫廊,田納西,美國;佛吉尼亞大學美術博物館,夏洛蒂鎮,美國
  • 「徐冰與顧雄:這是我的意思」,倫敦美術館,北倫敦,加拿大
  • 「超越界限」,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3

  • 「新區域-中國藝術」,紮查特畫廊,華沙,波蘭
  • 「今日中國版畫」,大英圖書館,倫敦,英國
  • 「Type0」,藝術與創新科技基金會(FACT),利物浦,英國;斯德哥爾摩,瑞典
  • 「激進的線:革新中國當代畫」,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美術中心畫廊,博林格林,美國
  • 「快樂:一本藝術和生命的生存手冊」, 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無形的疆界:當代藝術的佛教精神 」,松港碼頭文化中心,,紐約,美國
  • 「首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左手,右手」,798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 「和諧與衝突」,精藝軒畫廊,溫哥華,加拿大
  • 「國際藝術家駐留項目」,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博愛 與/或 恐懼」,亞利桑那大學美術博物館,土桑,美國
  • 「中國木刻版畫半個世紀:從共產主義革命至改革開放」,大田藝術博物館,大田市,韓國
  • 「備案:繪畫當代生活」,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加拿大
  • 「斯格海根在住藝術家展」,緬因藝術大學當代藝術學院,波特蘭,美國
  • 「線:當代藝術家再釋東亞書法傳統」,太平洋亞洲博物館,帕薩蒂納,美國
  • 「澳大利亞──亞洲03」,Sherman畫廊,雪梨,澳洲
  • 「網上亞洲」,廣島當代美術館,廣島,日本
  • 「和諧與對抗」,精藝軒畫廊,溫哥華,美國
    2002

  • 「2002提華納國際雙年展」,文化中心,提華納,墨西哥
  • 「第四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 「公開操作」,約瑟夫赫爾曼畫廊,紐約,美國
  • 「第一屆廣州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 「全球優先」,牙買加藝術與學習中心,紐約,美國
  • 「中國—傳統與現代」,路德維希美術館,奧伯豪森,德國
  • 「巴黎-北京」,Espace Cardin, 巴黎,法國
  • 「豐收」,中國農業博物展覽館,北京,中國
  • 「亞太地區三年展」,昆士蘭美術館,布里斯本,澳洲
  • 「Café in Mito」,水戶藝術館當代藝術中心,水戶,日本
  • 「變化中的中國文化及遺產的持續」,中國文人的花園,紐約,美國
  • 「中國當代藝術展」,光州美術館,光州,韓國
  • 「2002旗藝術節:風之詩」,世界盃公園,首爾,韓國
  • 「雪梨雙年展」,雪梨當代美術館,雪梨,澳洲
  • 「難以解讀」,策展研究中心美術館,巴德學院,紐約,美國
  • 「當代筆觸:紐約中國藝術家」,中國2000美術,紐約,美國
  • 「ARCO基金會:亞洲派對,全球遊戲II」,馬德里 ,西班牙
  • 「3號計畫」,Elga Wimme PCC畫廊,紐約,美國
  • 「前衛書法」,阿瓦達藝術人文中心,阿瓦達,美國
    2001

  • 「藝術家的書:克勒藝術圖書館收藏」,紀念圖書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麥迪遜,美國
  • 「痕跡:中國當代藝術家紙上作品」,複斯地克‧內爾森畫廊,阿爾菲德大學藝術設計學校,阿爾菲德,美國
  • 「隱形盒裡的哀嚎」,目黑美術館,東京,日本
  • 「布魯克林!」,棕櫚灘當代藝術學院,萊克沃思,美國
  • 「假:虛假圖像與當代藝術」,新羅切爾學院城堡畫廊,紐約,美國
  • 「中國無國界:中國當代藝術」,蘇富比,紐約,美國
  • 「藝術—牛—歷史」,Van Reekum與歷史博物館,阿珀爾多倫,荷蘭
  • 「轉換的行為:亞洲行為藝術1990-2001」,世界文化宮,柏林,德國;皇后美術館,紐約州;Carrillo Gil藝術博物館,墨西哥城,墨西哥
  • 「給予和獲得」,蛇形畫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美術館,倫敦,英國
  • 「媒體信息:透過語言看」,仙台媒體中心,仙台,日本
    2000

  • 「繪畫與攝影」,馬修馬克畫廊,紐約,美國
  • 「書與電腦」,銀座設計藝術畫廊,東京,日本
  • 「從馬蒂斯到森村」,路德維希博物館,科隆,德國
  • 「若我有一個夢:四位在柏林中國藝術家」,Künstlerhaus Bethanien,柏林,德國
  • 「巧妙的平衡:通往喜馬拉雅的六條道路」,芬蘭加斯馬國家當代美術館,赫爾辛基,芬蘭
  • 「重複書寫之羊皮紙」,福樂美術館,波士頓,美國
  • 「文字和含義:六位中國當代藝術家」,水牛城大學畫廊,水牛城,美國;俄亥俄大學Trisolini畫廊,艾森斯,美國
  • 「利默里克年展EV+A 2000:朋友與鄰居」,利默里克市立美術館,愛爾蘭
    1999

  • 「出生1999/2000」,Musōkan,神户,日本
  • 「美術的回溯與前瞻:世紀當代藝術回顧展」,波昂美術館,波昂,德國
  • 「旗幟計畫展」,MoMA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 「對話中的藝術世界:20世紀全球藝術展」,路德維希博物館,科隆,德國
  • 「巴別塔:當代藝術與溝通的旅程」,Ikon畫廊,伯明罕,英國
  • 「當代藝術雙年展:亞洲當代藝術」,熱那亞,義大利
  • 「第三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昆士蘭美術館,布里斯本,澳洲
  • 「當代東方文字藝術」,首爾藝術中心,首爾,韓國
  • 「文字的力量」,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台灣;巡展至格林奈爾大學費爾寇那美術館,格林奈爾,美國;漢米爾頓大學艾末森畫廊,紐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美術博物館,土桑,美國;斯科德末爾大學唐教育博物館和畫廊,薩拉托加,美國
  • 「全球觀念藝術的原起點1950-1980」,皇后美術館,紐約,美國;沃克藝術中心,明尼亞波利斯,美國
  • 「磁性書寫/前進思維」,伊通公園,臺北,台灣
  • 「CON(TEXT)」,布朗士美術館,紐約,美國
  • 「螺旋電視」,螺旋花園,東京,日本
  • 「第一屆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日本
  • 「中國木刻版畫」, Mishkan Le'Omanut美術館,以色列;巡展至派翠克與碧翠斯·哈格提美術館,密爾沃基,美國;匹茲堡大學美術館,匹茲堡,美國;衛斯理安大學戴比森藝術中心,米德爾敦,美國;堪薩斯大學斯賓塞美術館,堪薩斯,勞倫斯,美國;史維特佈雷爾大學帕乃爾畫廊,紐約,美國;林奇伯格大學達沃拉畫廊,林奇堡,美國;東方基金會,里斯本,葡萄牙;Rietberg 博物館,蘇黎世,瑞士;國立人類學博物館,萊頓,荷蘭;國力當代美術博物館,首爾,韓國
  • 「瞬間:二十世紀末中國實驗藝術」,芝加哥大學斯馬特美術館,芝加哥,美國;巡展至俄勒岡大學美術館,尤金,美國;新罕布夏達特茅斯大學胡德美術館,漢諾威,美國
    1998

  • 「關於真相」,400畫廊,芝加哥藝術學院,芝加哥,美國
  • 「複數詞」,白盒子畫廊,紐約/費城,美國
  • 「藝術在自由裡」,凡‧布寧根波伊蔓博物館,鹿特丹, 荷蘭
  • 「墨西哥雙年展:五大洲和一個城市」,墨西哥市立美術館,墨西哥市,墨西哥
  • 「當代中國藝術及世紀末」,樂曼大學藝術畫廊,紐約;巴德學院,紐約,美國
  • 「巴比倫的圖書館」,ICC美術館,東京,日本
  • 「蛻變與突破-中國新藝術」,亞洲協會美術館;P.S.1,紐約,美國;巡展至三藩市現代美術館與亞洲美術館,舊金山,美國;當代美術館,蒙特雷,墨西哥;塔克馬港美術館,塔克馬,美國;華盛頓大學華盛頓與亨利畫廊,西雅圖,美國
  • 「自主行動:新中國表演藝術影像展」,奧克蘭藝術空間,奧克蘭,紐西蘭
  • 「交會點」,加拿大國家畫廊,渥太華,加拿大
  • 「超越形式:漢字的解構與轉換」,林肯藝術中心,紐約,美國
  • 「欲望場域˙'98臺北雙年展」,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動物、生命、意向」,波里美術館,波里,芬蘭;巡展至荷蘭阿納姆現代藝術博物館; P.S.1美術館,紐約,美國;溫尼伯美術館,溫尼伯,加拿大
  • 「天地之際:徐冰與蔡國強」,策展學中心美術館,巴德學院,紐約,美國
  • 「大西洋彼岸」,CAAM-中亞特蘭提科現代美術館,拉斯帕爾瑪斯,西班牙
  • 「徐冰與黃永砯的最新裝置作品」,精藝軒畫廊,溫哥華,加拿大
  • 「無法閱讀的書,新的文字」,三鷹市立藝術中心,三鷹市,日本
    1997

  • 「轉換」,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約翰尼斯堡,南非
  • 「能量」,第二屆光州雙年展,光州,韓國
  • 「中國當代藝術的方位:界限之間」,Sonje當代美術館,慶州,韓國
  • 「新中國」,傑克緹爾頓畫廊,紐約,美國
  • 「亞洲藝術新一代」,米子市立博物館,米子市,日本,巡展至愛媛縣美術館,松山市,日本
  • 「另一種現代」,世界文化宮,柏林,德國
  • 「我們的周圍‧我們的內在」,布羅斯博物館,布羅斯,瑞典
  • 「北京大學百年誕辰展覽」,北京,中國
    1996

  • 「火的起源與神話」,琦玉縣立近代美術館,琦玉縣,日本
  • 「新作:96.3」,美國國際藝術家駐留計畫,Artpace當代藝術基金會,聖安東尼奧,美國
  • 「中間地帶」,哥本哈根美術館,哥本哈根,丹麥;巡展至烏普薩拉美術館,烏普薩拉,瑞典
  • 「破碎的童話:絕對分解年代裏的藝術」,杜克大學美術館,達勒姆,美國
  • 「中國前衛」,Q畫廊,東京,日本
  • 「「哥斯拉在BMCC:而我們對話」,紐約大學曼哈頓學院雪麗艾特曼畫廊,紐約,美國, 1995Plexus藝術溝通,紐約,美國
    1995

  • Plexus藝術溝通,紐約,美國
  • 「文件1號:觀念檔與不可能的藝術」,95蘇荷雙年展,紐約,美國
  • 「藝術和信」,朱納‧凱立畫廊,紐約,美國
  • 「中國前衛運動」,聖塔蒙尼卡藝術中心,巴塞隆納,西班牙
  • 「藝術環境:八十張北京藝術家照片」,Ammonal畫廊,北京,中國
    1994

  • 「生與熟」,索菲亞皇后藝術中心,馬德里,西班牙
  • 「肉體與密碼」,希爾基金會,紐約,美國
  • 「跳躍的活版印刷」, Q畫廊,東京,日本
  • 「東西方之間:中國藝術在二十世紀末的轉換」,發現博物館,布里奇波特,美國
  • 「在西方開花」Haenah-Kent畫廊,紐約,美國
    1993

  • 「支離的記憶:中國前衛藝術家在流放」,威克斯納視覺藝術中心,哥倫布,美國
  • 「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義大利
  • 「後 '89 中國新藝術」,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巡展至Marlborough畫廊,倫敦,英國;當代藝術博物館,雪梨,澳大利亞;聖莫尼卡藝術中心,巴塞隆納,西班牙;福特韋恩美術館,韋恩堡,美國;俄勒岡大學藝術博物館,尤金,美國;芝加哥文化中心,芝加哥,美國;聖荷西藝術博物館,聖荷西,美國;薩利納藝術中心,薩利納,美國;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加拿大
  • 「中國前鋒派美術」,世界文化宮,柏林,德國;巡展至鹿特丹藝術廳,鹿特丹,荷蘭;現代美術館,英國牛津,英國;Brandts Klaedefabrik美術館,奧登塞,丹麥
    1992

  • 「中國新藝術」,新南威爾士畫廊/昆士蘭藝術畫廊/巴拉瑞特畫廊/坎培拉藝術學院畫廊,雪梨,澳洲
  • 「尋找生命之樹:亞洲當代藝術之旅」,琦玉縣立近代美術館,琦玉,日本
  • 「文字的欲望:徐冰與谷文達裝置藝術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國際學生美術展覽」,南達科他大學Warren M Lee美術中心,維米裡恩,美國
  • 「圖書館:書本藝術家邀請展」,Granary Books出版社,紐約,美國
  • 「從世紀初到世紀末」,龍門畫廊, 台北,台灣
    1991

  • 「AAAC年鑒:從“星星”到“現代”九位中國藝術家」,華裔中心 ,紐約,美國
  • 「一本書當成藝術品」,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我不想和塞尚玩牌”及其他作品 」亞太博物館,帕薩迪納,美國
    1990

  • 「全國青年版畫展」,上海藝術家畫廊,上海,中國
    1989

  • 「特別展示:中國現代美術“今”展」,東京畫廊,東京,日本
  • 「向九十年代:中國現代藝術資料展」, K畫廊與小林畫廊,東京,日本
  • 「中國青年版畫」,台北,三原色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 「中國現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紀念李立三同志誕辰90周年全國書法藝術展」,湖南,中國
  • 「第七屆全國美展」,北京,中國
    1988

  • 「巴黎-北京」,巴黎美院學宮,巴黎,法國
  • 「紐倫堡第四屆國際素描展」,紐倫堡大會堂,紐倫堡,德國
  • 「大地震:表演項目」,長城,北京,中國
    1987

  • 「四川工人日報收藏展」成都,中國
  • 「中國十人版畫展」,萬國宮,日內瓦,瑞士
  • 「中國新興版畫」,首都畫廊,波特蘭,美國
  • 「第九屆全國版畫展」,北京,中國
  • 「首都版畫雙年展」,北京,中國
    1986

  •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中國現代版畫」,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 「陳普容,陳強,徐冰,張駿版畫作品展銷會」,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 「第一屆土耳其國際版畫雙年展」,安克拉,土耳其
    1985

  •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百個新興版畫」,巴黎美術學院學宮,巴黎,法國
  • 「中國先進青年作品展」,國際青年組織,北京,中國
    1984

  • 「中國版畫邀請展」,克拉克藝術中心畫廊,羅克福德學院,羅克福德,美國
  • 「第六屆全國美展」,北京,中國
    1983

  • 「第八屆全國版畫展」,北京,中國
    1982

  • 「中國藝術家協會作品展」,法國藝術家協會主辦,巴黎大皇宮,巴黎,法國
    1981

  •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展」,北京,中國
  • 「50年中國木刻(1930-1980)」,格勒諾布爾市政中心,格勒諾布爾,法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美術學院作品展」,北京 ,中國
  • 「現代中國版畫50年選展(1931-1981)」,上海,中國
  • 「中國木刻五十年展覽——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 中國
    1980

  • 「第二屆全國青年藝術家作品展」,中國藝術畫廊(現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79

  • 「第六屆全國版畫展」,北京,中國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北京藝術作品展」,北京,中國
    1976

  • 「全國美展」,北京,中國
  • 「北京市美展」,北京,中國
    1972

  • 「高中生優秀作品展」,北京,海澱市文化局,中國

獲獎

  • 2018 瓦爾達影像獎──特別關注人物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
  • 2017 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洛迦諾電影節,瑞士
  • 2016 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第十屆藝術家獎──傑出成就獎, 中國
  • 2015 薩瓦納藝術設計學院藝術大獎,美國
  • 2015 AIE藝術勳章,美國國務院,美國
  • 2015 自由獎,曼哈頓下城文化協會,美國
  • 2014 城市精神獎,紐約聖約翰大教堂,美國
  • 2013 藝術與設計榮譽博士,艾米麗.卡爾大學,加拿大
  • 2012 作品《煙草計畫》被《華盛頓郵報》評為2011年十大最出色藝術與建築之一,美國
  • 2010 人文學榮譽博士,哥倫比亞大學,美國
  • 2006 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全美版畫家協會,美國
  • 2006 國際藝術評論家協會獎──新英格蘭博物館藝術最佳裝置或單件作品,美國
  • 2005 青年之友獎,紐約州市教育局和高中教育藝術委員會,紐約州,美國
  • 2004 Artes Mundi國際當代藝術獎,英國
  • 2004 可口可樂研究院獎助,柏林美國學會,德國
  • 2003 第十四屆福岡亞洲文化獎,日本
  • 1999 麥克‧阿瑟天才獎,麥克‧阿瑟基金會,美國
  • 1998 波洛克克拉斯納基金會獎,美國
  • 1996 佩斯藝術中心基金會駐地藝術家,美國
  • 1989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獎,中國國際教育協會,中國

公共收藏

  • 新南威爾士美術館,雪梨, 澳洲
  • 加州大學柏克萊美術館與太平洋電影資料庫,加州, 美國
  • 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 福岡亞洲美術館, 福岡,日本
  • 哈佛藝術博物館,劍橋,美國
  • 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美國
  • 路德維希博物館,科隆,德國
  • 現在藝術博物館,紐約州,美國
  • 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紐約州公共圖書館,紐約州,美國
  • 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普林斯頓,美國
  • 昆士蘭美術館,昆士蘭,澳洲
  • 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舊金山,美國
  • 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西雅圖,美國
  • 托利多藝術博物館,俄亥俄州,美國
點選各年份作品

人間別有此字

文/翟永明

據稱古代文字是巫師創建的。最早的甲骨文,也是巫師占卜的工具。中國最早的造字祖宗蒼頡,就是一個巫師。在文字形成之初,參與者眾,流傳下來的,卻只有蒼頡。蒼頡造字就是參考世界萬物:「山川江海之狀、龍蛇鳥獸之跡」而成的。我們再從一個更廣的角度看:人類的文字都是由圖畫演進而來,文字之初,象形是最主要的態勢。

據說世界上現存文字有五千種,但卻以飛快的速度在消失。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英語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強勢的語言。不管你是否願意看到這個事實,它都以一種霸權的姿態,笑傲世界。全球化精英份子的一個標準,就是必須會「說英語」。用一位全球化問題研究者的話來說,就是:「只說英語,是大多數美國全球化者所享受的一種奢侈;不說英語,卻是世界各地很少有人吃得消的一種奢侈」。(如果你要進入一個全球化精英份子所棲息的世界,如果你不想「與世隔絕」的話)。

但是,無論英語如何強勢;它在英語國家之外,仍然只是一種精英文化。它也許將忽視、但卻不能取代另外一些族群的語言:處於全球化金字塔底層、但卻佔據最大人口的多數民族的語言。英語,要想成為全球化體系中,「趨於同一化」的語言,仍有它無法克服的障礙:那就是:你必須通過教育、通過認真學習,才能掌握它。這是一個快速世界所不耐煩的事。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一種新的交流方式產生了。

好幾年以來,對文字具有敏感知悟力的藝術家徐冰,注意到了一種新的國際通用「語言」標識。徐冰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搜集、歸納、整理了那些「已經被大量使用,具有共識基礎和語言性質的東西」。就是被他命名為「普天同文」的這一套識別字碼。徐冰多年來,「收集了上百張不同航空公司印製的機上安全說明書」,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的各類標識:「一種國際通用的圖形標識系統」,這裏面,包含所有的商標、圖示各種指示牌、說明書、網路圖形語言等,不一而足。「它是一種普天之下,講不同語言的人都可以識讀的文字」。據徐冰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做任何的發明和編造,因為自然的語言文字,多是約定俗成的」。徐冰不但搜集整理了這套語言,還將用它來寫一部小說。同時,就象他的《英文方塊字書法》一樣,徐冰致力於將他的作品,服務于現實之中、為人所用。因此,他還設計了一個中英文的翻譯軟體,使這些「自然文字」,成為其他語言的中轉站。運用這套軟體,不同國藉不同語言的人們,就可以在網上聊天、表達和交流了。

徐冰將他搜集的這一套語言,設定為文學概念;而不是通常被我們熟知的藝術的定義。因此他的展出方式,也與傳統的展示方式,有所區別。作品不再是一個固態的、與空間有關的展示物;而是一個流動的、與時間有關係的文學性作品。他用這套語言,寫了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小說。並且,將以連載小說的形式,在一個雜誌上發表。最後將以一本書的形式,集結出版。

如果要把徐冰的最新作品《地書》,視作一種文字,而不是僅僅視作一件藝術作品,是需要花一些功夫,來論證其合理性的。比如它與主流文字的互文關係;如果把這一作品,僅僅視為藝術;它又是在當代社會中,已然流通、且流通甚廣的一種交流載體,早已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似乎不能用傳統和主流的「藝術」概念來界定它。

當代藝術在近十來年的時間內,正在漸漸跨越「藝術」的原始含義。要搞清什麼是藝術,還不如先搞清什麼不是藝術。考察徐冰最近幾年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的創作正漸漸模糊了「藝術」和「非藝術」的界限,並開始走向一些更實際、更社會化的功能性創作。

西方文明從古希臘開始,就有了「視覺中心主義」的痕跡。隨著現代社會視覺、技術向高科技發展,以及電訊、網路的迅速普及。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推動著圖像時代的真正到來。按照傑姆遜的說法:「後現代主義」的內容,就是「更多的圖像」。詞語已退到了一個邊緣的位置。比如:我曾經認為「可口可樂」這樣的譯名,簡直是天衣無縫,在中國,將其品牌推廣到了膾炙人口的程度。但實際情況是:過了不久,可口可樂公司就一勞永逸地選擇了將「Coca-Cola」英文,設計成一個圖形,並向全世界推廣。這樣,將語言的形聲,又變換成象形圖式。這樣的例子,幾乎是所有國際品牌的行銷方式,它們構成了新的一類象形文字。正是這樣的象形文字,促進和推動了全球化進程。

據稱聯合國某機構最近頒佈了經過標準局研究通過的、五十個將在全球通用的標準圖式。這五十個標準圖式,是從世界各地徵集來的,最容易識讀的標識;包括在一些公共場所早就通用的圖示。這些經過聯合國標準化了的語言,相信會很快被人們熟知、掌握和運用。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去了四川最偏遠的一個尚未開發的藏區,那裏人跡罕至,藏民們大多不會說漢語。但是在剛修好的公路旁,新建的廁所,居然使用的是機場通用的男女圖式,這讓我大為吃驚。事實上,象形文字中很大一部份,就是這樣「約定俗成」的。所以,我相信隨著現代化程度的不斷發展,這樣的看圖識字的語言,會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強大。

有兩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字,是世上唯一僅存的、由象形文字轉變成現代文字、且尚有世界上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但是,一度也曾被視為影響中國發展的「落後文字」。 1931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開的,吳玉章等人參加的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那時便有人建議:拋棄方塊字外形,採用拼音文字。後來,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曾大膽設想:使用「新形聲字」---即保留漢字的形式,用拼音方式取代舊聲符,使之與現實的標準發音相結合。新中國之後,這一設想很快成為現實。記得1990年,在美國初次接觸到電腦時,我曾經疑惑使用注音的中文方塊字,能否進入電腦的技術化時代。不想,很快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漢字輸入法誕生,使我不得不驚歎中國文字的強大生命力。在今天,電腦的普及和全民使用率,使得像漢字這樣獨立發展、形體構造都與眾不同的漢字文化,受到新產生的形形色色的網路語言的衝擊和破壞,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曾這樣說過:「按鍵輸入、拼音輸入、語音輸入以及更多的輸入方式,是否正在改變中國文字的DNA」?最近,我越來越多地聽我那些使用拼音輸入方式的朋友說到:漸漸地,不太記得漢字了。有時候,還需要借助拼音,在電腦上查字。而更多的網路一族,則趨向於任意改造文字,尋找更快捷、更簡單的書寫形式,在這個過程中,電子一族,趨於取消和減少文字思維方式,而代之以更視覺化的、或更符號化的書寫方式。比如用標點符號構成的表情圖式、用阿拉伯數字代替漢字的簡易語、以及用英語、中文拼音拼綴而成的灌水詞典、新出現的火星文等等。文字、尤其是中文方塊字,已經越來越綜合、越來越混雜。

所以,象《地書》這樣的作品,是否也正在起到一個文化預警系統的作用,提醒我們:正視這種共用語言的品質和繁殖能力;同時也發現它對文字的存在功能,不可避免的削減。設想當這類標識文字,成為人類通用語言,文字的深層意義將不復存在;文字或者消亡、或者變成圖形的附庸-----一種商業化的標識文字的補充,而不是相反:變得更具有現實意義。在世界上,漢字有其獨特的魅力。科學家已研究出:漢字使用時,會同時調動起左右兩半腦的活力和創造性,使人的智商能夠得到激發。為此,美國已有許多人開始學習漢字。總之,在全球文化趨同的時代,怎樣保留中國文字的精華和優勢;又能使漢字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某種程度上,《地書》這樣的作品,正是起到了這樣的警示作用。

徐冰的許多作品是以中國文字為材料,他也持續關注東西方文化交流。但這一次的作品,卻是真正的全球「公眾性」的語言,超越了過去「東方-西方」、「全球-本土」「傳統-現代」「反叛-迎合」等兩元對立的概念。甚至也超越了政治正確或不正確的意識形態,是用一種更為獨立、科學的態度和視角,去考察一種註定會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文化現象。

徐冰在論述他過去的作品《天書》,和這一系列被他稱為《地書》的作品時說:「這兩本書有共同之處 : 不管你講什麼語言,也不管你是否受過教育,它們平等地對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無論徐冰的初衷和理想如何,無論這些標識作品,怎樣表現出超越以往文字的人性化;「普天同文」的概念,確實也表達了全球化世界主義者普世一致的道德承諾。但「它」,仍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普天同文。對於那些身處邊遠地帶,足不出戶;沒有現代生活經驗的老百姓來說,這種全球化視野中的文字,雖然沒有文化障礙;但它仍是文明高度發展的象徵(它們外表上很象、但絕不是真正的原始文字);它仍然只是進入了全球化世界族群的人們手持的入場巻。那些沒有搭上全球化這趟列車,因而被拋在路邊的人們,將仍然是文盲,和沒有精神家園的流浪漢。《地書》的出版,也將這樣一種現實和追問,呈現在閱讀它的人們面前。

個展

  • 2012 「徐冰:從天書到地書」,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2003 「徐冰」,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2001 「徐冰個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聯展

  • 2014 「誠品25週年特展──青春」,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林延
LIN Yan
郭文祥
GUO Wen-Shyang
  • 1955 出生於重慶,中國
  • 1957 遷移至北京,中國
  • 1990 遷移至美國
  • 2008-2014 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北京,中國
  • 2014~ 任中央美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中國
  • 現生活、工作於北京和紐約

學歷

  • 1987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北京,中國
  • 1981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學士,北京,中國

個展

    2019

  • 「徐冰:思想與方法」,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雅加達,印尼
  • 「徐冰:藝術為人民」,卡門中心美術館,瓦倫西亞,西班牙
    2018

  • 「徐冰:思想與方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雕塑 21st:徐冰.蜻蜓之眼」,威廉.萊姆布魯克美術館,杜伊斯堡,德國
  • 「徐冰:文字與自然」,墨齋,北京,中國
    2017

  • 「徐冰」,合美術館,武漢,中國
  • 「徐冰的文字」,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中國
  • 「矚目登場」,油街實現藝術空間,香港,中國
    2016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北京,中國
  • 「徐冰:地書」,中國當代藝術中心,倫敦,英國
  • 「徐冰:天書」,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布蘭頓美術館,奧斯汀,美國
    2015

  • 「背後的故事: 創作山水畫的新方法」,查森美術館,麥迪遜,美國
  • 「徐冰:書寫天地間」,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美術館,邁阿密,美國
  • 「徐冰:事物的另一面」,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美術館,薩凡納,美國
  • 「鳥語」,費茲威廉博物館,劍橋,英國
  • 「天書概念店」,K11藝術空間,香港,中國
    2014

  • 「徐冰的語言」,洛杉磯縣立美術館,洛杉磯,美國
  • 「徐冰-變形記」,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香港,中國
  • 「徐冰──鳳凰」,聖約翰大教堂,紐約,美國
  • 「徐冰:回顧展」,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背後的故事”研究展:(以富春山居圖為例)」,中間美術館,北京,中國
  • 「徐冰與孩子們的『木林森』計畫: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台灣
  • 「背後的故事:南山翠屏」,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閱覽室”:發佈《徐冰的地書之書》」, BANK畫廊,上海,中國
    2013

  •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倫敦,英國
  • 「徐冰:風景文字寫生」,牛津大學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牛津,英國
  • 「九死兩生:徐冰-鳳凰」,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華盛頓,美國
  • 「「鳥飛了」,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
    2012

  • 「徐冰──鳳凰」,麻州當代美術館,北亞當斯,美國
  • 「地書──從點到點」,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從天書到地書」,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徐冰:英文方塊字」,凱托納藝術博物館,凱托納市,美國
  • 「徐冰-重寫中國的藝術」,威斯康辛大學卡爾斯滕畫廊,史蒂芬斯角,美國
  • 「菸草計畫4」,阿爾德里奇現代美術館,里奇菲爾德,美國
  • 第30屆聖保羅雙年展「《木.林.森》計畫 & 《地書》」,聖保羅,巴西
  • 「法跡:觀遠山莊珍藏與徐冰新作展 」,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
    2011

  • 「徐冰新英文書法教室」,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美國
  • 「何處惹塵埃」,曼哈頓下城文化協會,紐約,美國
  • 「煙草計畫3──里士滿」,維吉尼亞美術館,里奇蒙,美國
  • 「鳥飛了3」,摩根圖書館與美術館,紐約,美國
  • 「背後的故事──7」,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2010

  • 「徐冰《鳳凰》吊裝展示」,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徐冰──鳳凰」,上海世博會,上海,中國
    2009

  • 「徐冰《木‧林‧森》計畫」,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第一屆中國當代版畫藝術展,徐冰特展,徐冰:複數與印痕之路」,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讀空間:徐冰的藝術」,科爾蓋特大學克利福德畫廊,漢密爾頓,美國
    2008

  • 「徐冰」,明德學院美術館,米德爾堡,美國
  • 「徐冰」,Albion畫廊,倫敦,英國
  • 「徐冰:格羅斯曼藝術家個展」,拉法耶特學院理查A.與利薩W.格羅斯曼畫廊,伊斯頓,美國
  • 「畫平等:徐冰的新觀看方式」,詹姆斯‧麥迪森大學撒海爾畫廊,哈里遜堡,美國
  • 「徐冰」,明德學院美術館,密德伯里,美國
    2007

  • 「天書到地書:徐冰的書本藝術」,堪薩斯大學斯賓塞美術館,勞倫斯,美國
    2006

  • 「徐冰:現代藝術特展」,蘇州博物館,蘇州,中國
  • 「任何意見」,衛斯理學院戴威斯美術館和文化中心,衛斯理,美國
    2005

  • 「鬼打牆──徐冰作品」,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2004

  • 「明靜的湖面」,艾維翰美術館(現為查森美術館),麥迪遜,美國
  • 「煙草計畫:上海」,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徐冰」,Portside 畫廊,橫濱,日本
  • 「徐冰在柏林」,科隆東方藝術博物館,柏林,德國
  • 「徐冰:真實之井」,Sala La Gallera,瓦倫西亞,西班牙
  • 「徐冰:三個裝置」,艾維翰美術館(現為查森美術館),麥迪遜,美國
    2003

  • 「徐冰」,中國藝術中心,曼徹斯特,英國
  • 「徐冰──第十四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展」,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日本
  • 「徐冰」,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天書特展」,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普林斯頓,美國
    2002

  • 「徐冰」,艾克朗大學梅爾藝術學院艾蜜莉‧戴維斯畫廊,艾克朗,美國
  • 「書法教室」,西維爾友誼學校戴爾‧瑞持‧魯本斯坦畫廊,華盛頓,美國
  • 「徐冰」,夏威夷大學科門斯畫廊,檀香山,美國
  • 「徐冰:鳥飛了──2」,康乃爾大學強森美術館,伊薩卡,美國
    2001

  • 「文字遊戲:徐冰的當代藝術」,亞瑟‧M‧賽克勒美術館,華盛頓,美國
  • 「徐冰:印刷與書」,波特蘭PICA當代藝術中心,波特蘭,美國
  • 「徐冰個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讀風景」,北卡羅來納美術館,羅里,美國
  • 「徐冰」,福岡亞洲藝術博物館,福岡,日本
    2000

  • 「徐冰:煙草計畫」,煙草博物館/煙草工廠舊址/杜克大學圖書館,德罕,美國
  • 「遺失的文字:在52屆法蘭克福圖書展」,法蘭克福書展,法蘭克福,德國
  • 「徐冰:天書和書法教室」,捷克國家畫廊,布拉格,捷克
    1999

  • 「徐冰」,貝茲學院美術館,路易斯頓,美國
    1998

  • 「徐冰:方塊字詩」,伊森‧科恩畫廊,紐約,美國
  • 「徐冰:方塊字書法入門」,新當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 「徐冰:熊貓動物園」,傑克‧提爾頓畫廊,紐約,美國
  • 「徐冰:文化動物」,木街藝術中心,匹茲堡,美國
  • 「徐冰:新近項目展」,加州藝術學院,瓦倫西亞,美國
    1997

  • 「網:與徐冰的共同製作」,東伊利諾大學Tarble藝術中心,查爾斯頓,美國
  • 「徐冰裝置-藝術的另一種語言」,澳蘭波巴畫廊,奧士科士,美國
  • 「徐冰:英文方塊字入門」,漢雅軒,香港,中國
  • 「徐冰」,東京畫廊,東京,日本
  • 「書法教室」,米羅基金會,馬約卡島,西班牙
  • 「徐冰:遺失的文字」,亞洲藝術工廠,柏林,德國
  • 「徐冰裝置藝術」,ICA當代藝術中心,倫敦,英國
  • 「徐冰」,卻帕畫廊,瓦倫西亞,西班牙
    1996

  • 「徐冰:一個轉換案例的研究」,伊森‧科恩畫廊,紐約,美國
  • 「徐冰:英文方塊字入門」,Marstall 表演中心,慕尼黑,德國
  • 「徐冰:天書」,阿爾班尼亞大學美術館,紐約,美國
    1995

  • 「徐冰」,藍道夫街藝術中心畫廊,芝加哥,美國
  • 「徐冰:後約全書」,北達科他州美術館,格蘭德福克斯,美國
  • 「徐冰:語言的遺失」,麻塞諸塞藝術學院,波士頓,美國
  • 「徐冰:新近計畫展」,南達科塔大學畫廊,威米蘭,美國
  • 「徐冰」,狄爾藝術中心,摩爾德州立大學,摩爾海德,美國
  • 「在美國養蠶系列2」,徐冰工作室,紐約,美國
  • 「一個轉換案例的研究2」, 永豐良種豬場,北京,中國
    1994

  • 「徐冰:近作」,布朗克斯美術館,紐約,美國
  • 「徐冰:大桌子」,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美術館,帕薩迪納,美國
  • 「徐冰實驗展」,世紀翰墨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1993

  • 「徐冰:家外有家」,北達科他州美術館,格蘭德福克斯,美國
  • 「徐冰:天書」,Bellefroid畫廊,巴黎,法國
    1992

  • 「徐冰個人系列展首展」,北達科他州美術館,格蘭德福克斯,美國
    1991

  • 「徐冰的三個裝置」,艾維翰美術館(現為查森美術館),麥迪遜,美國
  • 「徐冰」,中國當代藝術中心,大阪,日本
  • 「徐冰:天書」,D. P. Fong & Spratt 畫廊,聖荷西,美國
  • 「徐冰展」,東京畫廊,東京,日本
    1990

  • 「徐冰版畫展」,龍門畫廊,台北,台灣
    1988

  • 「徐冰版畫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徐冰木刻版畫展」,龍門畫廊,台北,台灣

聯展

    2019

  • 「物之魅力:當代中國“材質藝術”」,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洛杉磯,巡展至芝加哥大學/萊特伍德 659 展覽空間,芝加哥;西雅圖美術館,西雅圖;迪美博物館,賽勒姆,美國
  • 第二屆安仁雙年展「共同的神話」,安仁,成都,中國
  • 「觀看之道」,CHAO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書道」,無用空間,上海,中國
  • 「走出水墨——來自中國當代藝術的解讀」,佩拉博物館,伊斯坦堡,土耳其
  • 「中國風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798藝術區,北京,中國
  • 「流變的傳統——亞洲當代版畫藝術展」,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重慶,中國
    2018

  •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東郊記憶音樂公園,成都,中國
  • 康乃爾大學藝術雙年展「期間的長度:流逝、持續與遺存」,康乃爾大學,紐約,美國
  • 釜山雙年展「和而不同」,釜山現代美術館,釜山,韓國
  • 「大地藝術節——越後妻有三年展」,越後妻有地,日本
  • 「融匯:國際藝術與文化」,北京大學塞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北京,中國
  • 「卅年——田畑幸人與中國當代藝術」,東京畫廊 + BTAP,北京,中國
  • 「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新水墨版塊」,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中國
  • 第四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影像拼贴-拾得影像-共享影像」,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深圳,中國
  • 「40×40——從四十位藝術家看改革開放四十年」,寶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第三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混合的公共性與私密性」,北鎮文化產業中心, 北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轉折點——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愛話——羅伯特印第安那與亞洲」,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香港,中國
  • 「萬物生——思與境偕」,復言社,北京,中國
    2017

  • 「1989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纽约,美国
  • 「地標——測繪中國當代藝術」,嘉德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家手稿研究展(第一回)」,藝.凱旋畫廊,北京,中國
  • 「東方氣質——龍美術館藏中日韓當代藝術展」,龍美術館,上海,中國
  • 安仁雙年展「今日之往昔——譜系修辭」,安仁,成都,中國
  • 「没有信息是中立的」,SSSSTART,上海,中國
  • 「慈悲與智慧 」,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記憶與當代」,軍械庫98-99號,威尼斯,義大利
  • 「接棒: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校本課程暨美術教育“高參小”成果展」,山東美術館,濟南市,中國
  • 「拼貼:玩紙牌的人」,滬申畫廊,上海,中國
  • 「NordArt 2017——徐冰:鳳凰」,北部藝術區,碧德爾斯多夫市,德國
  • 「馬丁路德與先鋒藝術」,威登堡古監獄,威登堡,德國
  • 「異想亞洲」白南准藝術中心,龍仁市,韓國
    2016

  • 「再遇芥子園——《芥子園畫傳》與當代繪畫名家對話展」,國家圖書館,北京,中國
  • 「上海種子」,喜馬拉雅美術館,上海,中國
  • 「從繪畫到動畫」,金雞湖美術館,蘇州,中國
  • 「脈衝反應II——關於現實與現實主義的討論」,廣東時代美術館」,廣州,中國
  • 「山水間」,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 「後知識份子」,泉空間 ,北京,中國
  • 「現成品繪畫」,盈美術館 ,上海,中國
  • 「烏托邦/異托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西柵景區、北柵絲廠,桐鄉市,中國
  • 「文明的迴響——穿越敦煌」,太廟藝術館,北京,中國
  • 「語言亭」,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 「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卡塔爾博物館阿爾里瓦科畫廊,杜哈,卡達
  • 「混搭:現代文化的誕生」,溫哥華藝術博物館,溫哥華,加拿大
  • 「文字之上:亞洲書法傳統」,新南威爾士美術館,南威爾士,澳大利亞
  • 「第二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關山月美術館,深圳,中國
    2015

  • Open Art雙年展「漢字的性格」,厄勒布魯,瑞典
  • 「新朝代——中國創造」,奧爾胡斯美術館,奧爾胡斯,丹麥
  • 「三又三分之一」,麒麟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譯者的聲音」,MARCO維戈當代藝術博物館,維戈,西班牙
  •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全世界的未來」,威尼斯,義大利
  • 「沿線而行」,愛馬仕銀座總部藝術空間,東京,日本
  • 「CHINA 8—萊茵魯爾中國當代藝術展」,LEHMBRUCK美術館,杜伊斯堡,蓋爾森基興美術館,杜塞多夫,德國(八大博物館聯展)
  • 「化生——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展」,蒙斯市,比利時
  • 「里爾藝術文化節-你應該改變你的生活」,里爾,法國
  • 「動態之再:B3+BEIJING動態影像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動態之再:B3+BEIJING動態影像展」,法蘭克福,德國
  • 「新當代」,芝加哥藝術學院,芝加哥,美國
  • 「第一眼:在亞洲收藏當代藝術」,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國
    2014

  • 「法跡:觀遠山莊珍藏書法選」,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神秘字元——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書法」,堤壩之門美術館,漢堡,德國
  • 「輪生探索——2014柯欽雙年展」,柯欽,印度
  • 「開卷:重構中國當代藝術」,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加拿大
  • 「新・朦朧主義」,東京畫廊,北京,中國
  • 「第三種批判:藝術語言的批判性」,時代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14首屆中國版畫大展」,觀瀾版畫藝術博物館,深圳,中國
  • 「蘇富比年度超越極限雕塑展」,查茨沃斯莊園,德比郡,英國
  • 「寫山水圖-離開黃公望的660年」,常熟美術館,蘇州市,中國
  • 「西雲東語-中國當代藝術研究展」,合美術館,武漢,中國
  • 「未來的回歸: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密西根州立大學布羅德美術館,東蘭辛市,美國
  • 「破門而出:師傳與模仿」,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天人之際——余德耀藏當代藝術」,余德耀美術館,上海,中國
  • 「誠品25週年特展──青春」,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藝術都市」,K11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梳理——重啟中國當代藝術」,索卡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精神如山」,藝術門,香港,中國
  • 「藝術都市:地書之書閱覽室」,BANK畫廊,上海,中國
  • 「微景致──上苑藝術家作品邀請展」,上苑藝術館,北京,中國
    2013

  • 「重寫的風景:印度與中國」,國家現代美術館,首爾,韓國
  • 「書與法‧二──OCAT西安館開館展」,OCAT西安館,西安,中國
  • 「墨藝:當代水墨藝術」,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大運河」,教區博物館,威尼斯,義大利
  •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放大」,莫拉宮殿,威尼斯,義大利
  • 「意象」,喜馬拉雅美術館,上海,中國
  • 「@WHAT──中國藝術新一代 北京巡展」,藝美基金會,北京,中國
  • 「從手勢到語言」,外灘美術館,上海,中國
  • 「藝術與社會進程──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圈子藝術中心,深圳,中國
  • 「首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中國
  • 「破與立」,索卡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 「延伸」2013中國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和陽美術館,山西,中國
    2012

  • 「生命故事」,卑爾根藝術博物館,卑爾根,挪威
  • 「書與法」,OCT當代藝術中心(OCAT),深圳,中國
  • 「印/出」,當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8-21世紀中國的印刷圖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無紙化」,東南當代藝術中心,溫斯頓-撒冷,美國
  • 「紙牌之屋」,沃得斯登莊園,白金漢郡,英國
  • 「水墨原形」,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南京,中國
  • 「密碼:一個艾倫圖靈的展覽」,斯賓塞美術博物館,勞倫斯,美國
  • 「天書」,休斯頓美術館,休斯頓,美國
  • 「觀遠山莊珍藏與徐冰新作展」,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
  • 第30屆聖保羅雙年展「詩學的緊迫」,FAAP巴西藝術博物館,聖保羅,巴西
  • 「做一本書」,空白空間,北京,中國
    2011

  • 「清晰的地平線──1978以來的中國當代雕塑」,寺上美術館,北京,中國
  • 「CAFAM泛主題展2011──超有機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山水──寂靜之詩」,琉森美術館,琉森,瑞士
  • 「未來通行證──從亞洲到全球」,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威尼斯,義大利
  • 「版畫‧概念──第二屆中國當代版畫學術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版畫系──中國版畫大師作品展」,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香港,中國
  • 「中國式書寫 」,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複數的意義──中國當代版畫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開羅,埃及
    2010

  • 「《生活月刊》藝術季—生命嚮往藝術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無中生有‧書法海報及創作展」,香港設計中心,香港,中國
  • 「『與古為徒──十個中國藝術家的回應』藝術展」,波士頓美術館,波士頓,美國
  • 「Getty藝術教育:工作室開放計畫」,洛杉磯,美國
  • 「傳遞」,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造型──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甦醒──十五位藝術家作品聯展」,世博會主題館贊助商接待中心活動平台,上海,中國
  • 「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中國圖片印製:從8世紀至21世紀」,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 「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國家會議中心,北京,中國
  • 「生與死 」,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紐約,美國
  • 「景觀問題」,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普林斯頓,美國
  • 「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9

  • 「中央美院素描60年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第一屆林州水墨雙年展(國際展)」,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 「出界:澤林斯基藝術收藏」,沃特科姆藝術與歷史博物館,華盛頓,美國
  • 「在版畫」,對畫空間,北京,中國
  • 「碰撞──關於中國當代藝術試驗的案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現在就寫!」,金斯波爾博物館,奧芬巴赫,德國
  • 「這裡+現在:中國藝術家在紐約」,紐約華人博物館,紐約,美國
  • 「Calligraffiti:當代中國與拉美的藝術創作」,亞太博物館,帕薩迪納,美國
  • 「1980年代──溫普林中國前衛藝術檔案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中國
  • 「第四屆福岡亞洲藝術展──生存與重建」,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日本
  • 「當代版畫:1999-2009 」,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 「首屆國際當代科學藝術展」,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北京分會,北京,中國
  • 「十九個遊戲」,北京梯級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我要與你交談」,北京梯級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Beaufort 03: 海邊的藝術三年展」,里奧波德公園,奧斯坦德,比利時
  • 「中國計畫」, 昆士蘭現代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畫廊(GoMA),昆士蘭,澳洲
  • 「東站.回望中國」,東站畫廊,北京,中國
  • 「再造 作品展」,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 「中國現代藝術展-二十周年紀念展」,牆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 「閃閃紅星──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一週年紀念展」,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香港,中國
    2008

  • 「字體/資訊:藝術家的書」,沃克藝術中心,明尼阿波拉斯,美國
  • 「圓月花好」,余德耀美術館,雅加達,印尼
  • 「1937-2008當代中國木刻:通往一種通用圖示語言」,科爾蓋特大學,Picker Art畫廊,漢彌爾頓,美國
  • 「複看中國」,路德維希博物館,科布倫茨,德國
  • 「前景1-新奧爾良」,新奧爾良藝術博物館,新奧爾良,美國
  • 「水墨演藝:當代水墨藝術家提名展第一回」,北京當代藝術館,北京,中國
  • 「形‧意‧質‧韻──東亞當代水墨創作邀請展」,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西成東就:知識份子的美學語境」,聖之空間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第二生命:重拌平常」,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紐約,美國
  • 「人民,歷史: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 「第六屆深圳當代雕塑藝術展:透視的景觀」,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中國
  • 「麻將:當代中國藝術希克收藏展」,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術館與太平洋影片庫,柏克萊,美國
  • 「夢蝶」,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中國
  • 「藝術與中國革命」,亞洲協會美術館,紐約,美國
  • 「向上:中國當代藝術展」,新加坡美術館雙年展,新加坡
  • 「數碼之旅:國際‘新媒體’展」,克里夫蘭州立大學藝術畫廊,克利夫蘭,美國
  • 「人類/自然:藝術家反映地球變化」,聖地牙哥現代美術館,聖地牙哥,美國
  • 「沉積:新東方精神」,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半成的夢:勞根收藏展的當代中國藝術」,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國
  • 「執古禦今」,大未來畫廊,北京,中國;皇后區藝術博物館,紐約,美國
  • 「活的中國園林:從幻想到現實」,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德勒斯登,德國
  • 「合成時代:媒體中國2008」,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東西方對話:神秘,諷刺,與傳奇的過去」,LTMH藝廊,紐約,美國
  • 「四季:中國第三屆媒體藝術節」,中國美術學院,杭州,中國
  • 「新一代:蘇利文夫婦收藏展」,亞洲之家,倫敦,英國
  • 「意派:中國『抽象』三十年」,Caixa Forum 文化中心,帕爾瑪/巴塞隆納/馬德里,西班牙
  • 「中國製造的壓力:當代版畫藝術」,Städtische Galerie, 巴登—符登堡邦, 德國
  • 「眾人之中:無所事事的當代藝術」,紐伯格美術館,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分校,紐約,美國
    2007

  • 「重新配置:中國當代藝術」,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新加坡
  • 「第六屆深圳當代雕塑藝術展:透視的景觀」,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繼承、演繹、浸泡水、油墨、單色的世界」,上野城美術館,東京,日本
  • 「85 新潮檔案: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書本之外」,亞利桑那青年博物館(現為i.d.e.a.博物館),梅薩,美國
  • 「蛻變:傳統和當代中國藝術的對話」,鮑登學院美術館,布倫瑞克,美國
  • 「第十四屆塔林版畫三年展:政治/詩歌」,庫姆美術館,塔林,愛沙尼亞
  • 「現在中國」,眼鏡蛇當代美術館,阿姆斯多芬,荷蘭
  • 「聚能」,十一條線基金,奧登堡,比利時
  • 「中國製造:美國埃斯特拉收藏基金」,以色列博物館,耶路撒冷,以色列;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胡姆勒拜客,丹麥
  • 「美國水墨協會2007年度展」,珍妮泰戈森畫廊,長島藝術聯盟,美國
  • 「重新啟動:第三屆成都雙年展」,成都,四川,中國
  • 「傲慢與浪漫」,鄂爾多斯美術館,鄂爾多斯,中國
  • 「被槍斃的方案」,可當代藝術中心,上海,中國
  • 「當代燃燒:在美中國藝術家」,新不列顛美國藝術美術館,新不列顛,美國
  • 「當代燃燒:在美中國藝術家」,新不列顛美國藝術美術館,新不列顛,美國
  • 「自動更新」,MoMA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 「蛻變:中國當代藝術轉變的一代」,坦佩雷美術館,坦佩雷,芬蘭
  • 「風景畫和記憶II」,海恩斯畫廊,舊金山,美國
  • 「只是文字:徐冰,洪浩,謝曉澤」,Morono Kiang 畫廊,洛杉磯,美國
  • 「政治恐懼」,Albion 畫廊,倫敦,英國
  • 「中式英文」,香港博物館,香港當代藝術畫廊,香港,中國
  • 「我們是你們的未來:第二屆莫斯科當代藝術雙年展」,莫斯科,俄羅斯
  • 「豬」,4A亞洲藝術中心,雪梨,澳大利亞
  • 「後天嗜好:為波士頓文學協會的兩百年收藏」,波士頓文學協會,波士頓,美國
    2006

  • 「一刻一刻;手的沉思」,北達科他州美術館,格蘭德福克斯,美國
  • 「象形文字:符號的寂寞」,斯圖加特美術館,斯圖加特,德國
  • 「書:在當代中國藝術中的再創造」,華美協進社,紐約;西雅圖亞洲美術館,西雅圖;火奴魯魯美術學院,夏威夷,美國
  • 「中國現在」,埃索博物館,維也納,奧地利
  • 「漢字重組:中國文字的韻律」,中心畫廊,加州州立大學,福樂頓,美國
  • 「文化之間的行旅」,紐澤西視覺藝術中心,薩米特,美國
  • 「第六屆光州雙年展:熱風變奏曲」,光州,韓國
  • 「首屆新加坡雙年展:信仰」,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新加坡
  • 「筆墨:中國書寫的藝術」,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美國
  • 「世紀對話 2006──代碼:藍色」,第三屆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北京,中國
  • 「藝術遊戲:一次當代藝術的能動體驗」,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在翻譯裏找到:藝術家書和多媒體藝術」,舊金山圖書中心,舊金山,美國
  • 「跨界體驗:來自中日韓的當代藝術展」,Spool Mfg空間,約翰遜城, 美國
  • 「邊緣上:中國當代藝術家與西方碰撞」,衛斯理學院戴維斯美術館和文化中心,衛斯理,美國
  • 「新西方主義:中國當代藝術在紐約」,伊森‧科恩畫廊,紐約,美國
  • 「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2005

  • 「一界兩端——當代實驗藝術中的設計呈現」,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 「2005年中國杭州首屆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杭州西湖美術館,杭州,中國
  • 「首屆美國東西方藝術研究展」,著名藝術家畫廊,紐約,美國
  • 「牆:重建當代中國藝術」,世紀壇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巡展至美國紐約州水牛城大學亞伯萊諾畫廊,水牛城,美國
  • 「里程碑:PICA 的十年視覺展覽」,波特蘭當代藝術中心,波特蘭,美國
  • 「贈予的藝術:香港博物館捐贈館藏展」,香港博物館,香港,中國
  • 「安徒生童話」,北日德蘭藝術博物館,奧爾堡,丹麥
  • 「寂靜的優雅:東亞的現代藝術」,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評論家的選擇」,藝術與創新科技基金會(FACT),利物浦,英國
  • 「收藏再混合」,布朗克斯美術館,紐約,美國
  • 「給我短信」,謝爾曼畫廊,雪梨,澳洲
    2004

  • 「第四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深圳美術館,深圳,中國
  • 「心印:中國當代書法」,巴德學院,紐約,美國
  • 「在新世界重新發明傳統」,蓋茨堡大學Schmucker 美術館,蓋茨堡,美國
  • 「時間之外,位置之外,中國之外」,匹茲堡大學美術館,匹茲堡,美國
  • 「26屆聖保羅雙年展」,聖保羅,巴西
  • 「東風」,Franz Gertsch 博物館,布格多夫,瑞士
  • 「CAFE in Mito 2004」, 水戶藝術館,茨城,日本
  • 「開放參觀:在布魯克林工作」,布魯克林美術館,紐約,美國
  • 「中國:傳統與現在間的藝術家」,波坦察美術館,波坦察,義大利
  • 「Artes Mundi: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獎2004」,國立博物館和畫廊,卡地夫,英國
  • 「再生: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當代藝術」,Samek美術館,巴克納爾大學,路易士堡,美國;巡展至密西根大學Jean Paul Slusser畫廊,安娜堡,美國;布朗大學David Winton Bell畫廊,普洛威頓斯,美國;奧迪斯設計與藝術學院Ben Maltz畫廊,洛杉磯,美國;亞利桑那國立大學美術博物館,坦佩,美國;威廉斯大學美術館,威廉斯敦,美國;田納西大學尤英藝術與建築畫廊,田納西,美國;佛吉尼亞大學美術博物館,夏洛蒂鎮,美國
  • 「徐冰與顧雄:這是我的意思」,倫敦美術館,北倫敦,加拿大
  • 「超越界限」,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3

  • 「新區域-中國藝術」,紮查特畫廊,華沙,波蘭
  • 「今日中國版畫」,大英圖書館,倫敦,英國
  • 「Type0」,藝術與創新科技基金會(FACT),利物浦,英國;斯德哥爾摩,瑞典
  • 「激進的線:革新中國當代畫」,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美術中心畫廊,博林格林,美國
  • 「快樂:一本藝術和生命的生存手冊」, 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無形的疆界:當代藝術的佛教精神 」,松港碼頭文化中心,,紐約,美國
  • 「首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左手,右手」,798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 「和諧與衝突」,精藝軒畫廊,溫哥華,加拿大
  • 「國際藝術家駐留項目」,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博愛 與/或 恐懼」,亞利桑那大學美術博物館,土桑,美國
  • 「中國木刻版畫半個世紀:從共產主義革命至改革開放」,大田藝術博物館,大田市,韓國
  • 「備案:繪畫當代生活」,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加拿大
  • 「斯格海根在住藝術家展」,緬因藝術大學當代藝術學院,波特蘭,美國
  • 「線:當代藝術家再釋東亞書法傳統」,太平洋亞洲博物館,帕薩蒂納,美國
  • 「澳大利亞──亞洲03」,Sherman畫廊,雪梨,澳洲
  • 「網上亞洲」,廣島當代美術館,廣島,日本
  • 「和諧與對抗」,精藝軒畫廊,溫哥華,美國
    2002

  • 「2002提華納國際雙年展」,文化中心,提華納,墨西哥
  • 「第四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 「公開操作」,約瑟夫赫爾曼畫廊,紐約,美國
  • 「第一屆廣州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 「全球優先」,牙買加藝術與學習中心,紐約,美國
  • 「中國—傳統與現代」,路德維希美術館,奧伯豪森,德國
  • 「巴黎-北京」,Espace Cardin, 巴黎,法國
  • 「豐收」,中國農業博物展覽館,北京,中國
  • 「亞太地區三年展」,昆士蘭美術館,布里斯本,澳洲
  • 「Café in Mito」,水戶藝術館當代藝術中心,水戶,日本
  • 「變化中的中國文化及遺產的持續」,中國文人的花園,紐約,美國
  • 「中國當代藝術展」,光州美術館,光州,韓國
  • 「2002旗藝術節:風之詩」,世界盃公園,首爾,韓國
  • 「雪梨雙年展」,雪梨當代美術館,雪梨,澳洲
  • 「難以解讀」,策展研究中心美術館,巴德學院,紐約,美國
  • 「當代筆觸:紐約中國藝術家」,中國2000美術,紐約,美國
  • 「ARCO基金會:亞洲派對,全球遊戲II」,馬德里 ,西班牙
  • 「3號計畫」,Elga Wimme PCC畫廊,紐約,美國
  • 「前衛書法」,阿瓦達藝術人文中心,阿瓦達,美國
    2001

  • 「藝術家的書:克勒藝術圖書館收藏」,紀念圖書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麥迪遜,美國
  • 「痕跡:中國當代藝術家紙上作品」,複斯地克‧內爾森畫廊,阿爾菲德大學藝術設計學校,阿爾菲德,美國
  • 「隱形盒裡的哀嚎」,目黑美術館,東京,日本
  • 「布魯克林!」,棕櫚灘當代藝術學院,萊克沃思,美國
  • 「假:虛假圖像與當代藝術」,新羅切爾學院城堡畫廊,紐約,美國
  • 「中國無國界:中國當代藝術」,蘇富比,紐約,美國
  • 「藝術—牛—歷史」,Van Reekum與歷史博物館,阿珀爾多倫,荷蘭
  • 「轉換的行為:亞洲行為藝術1990-2001」,世界文化宮,柏林,德國;皇后美術館,紐約州;Carrillo Gil藝術博物館,墨西哥城,墨西哥
  • 「給予和獲得」,蛇形畫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美術館,倫敦,英國
  • 「媒體信息:透過語言看」,仙台媒體中心,仙台,日本
    2000

  • 「繪畫與攝影」,馬修馬克畫廊,紐約,美國
  • 「書與電腦」,銀座設計藝術畫廊,東京,日本
  • 「從馬蒂斯到森村」,路德維希博物館,科隆,德國
  • 「若我有一個夢:四位在柏林中國藝術家」,Künstlerhaus Bethanien,柏林,德國
  • 「巧妙的平衡:通往喜馬拉雅的六條道路」,芬蘭加斯馬國家當代美術館,赫爾辛基,芬蘭
  • 「重複書寫之羊皮紙」,福樂美術館,波士頓,美國
  • 「文字和含義:六位中國當代藝術家」,水牛城大學畫廊,水牛城,美國;俄亥俄大學Trisolini畫廊,艾森斯,美國
  • 「利默里克年展EV+A 2000:朋友與鄰居」,利默里克市立美術館,愛爾蘭
    1999

  • 「出生1999/2000」,Musōkan,神户,日本
  • 「美術的回溯與前瞻:世紀當代藝術回顧展」,波昂美術館,波昂,德國
  • 「旗幟計畫展」,MoMA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
  • 「對話中的藝術世界:20世紀全球藝術展」,路德維希博物館,科隆,德國
  • 「巴別塔:當代藝術與溝通的旅程」,Ikon畫廊,伯明罕,英國
  • 「當代藝術雙年展:亞洲當代藝術」,熱那亞,義大利
  • 「第三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昆士蘭美術館,布里斯本,澳洲
  • 「當代東方文字藝術」,首爾藝術中心,首爾,韓國
  • 「文字的力量」,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台灣;巡展至格林奈爾大學費爾寇那美術館,格林奈爾,美國;漢米爾頓大學艾末森畫廊,紐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美術博物館,土桑,美國;斯科德末爾大學唐教育博物館和畫廊,薩拉托加,美國
  • 「全球觀念藝術的原起點1950-1980」,皇后美術館,紐約,美國;沃克藝術中心,明尼亞波利斯,美國
  • 「磁性書寫/前進思維」,伊通公園,臺北,台灣
  • 「CON(TEXT)」,布朗士美術館,紐約,美國
  • 「螺旋電視」,螺旋花園,東京,日本
  • 「第一屆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福岡亞洲美術館,福岡,日本
  • 「中國木刻版畫」, Mishkan Le'Omanut美術館,以色列;巡展至派翠克與碧翠斯·哈格提美術館,密爾沃基,美國;匹茲堡大學美術館,匹茲堡,美國;衛斯理安大學戴比森藝術中心,米德爾敦,美國;堪薩斯大學斯賓塞美術館,堪薩斯,勞倫斯,美國;史維特佈雷爾大學帕乃爾畫廊,紐約,美國;林奇伯格大學達沃拉畫廊,林奇堡,美國;東方基金會,里斯本,葡萄牙;Rietberg 博物館,蘇黎世,瑞士;國立人類學博物館,萊頓,荷蘭;國力當代美術博物館,首爾,韓國
  • 「瞬間:二十世紀末中國實驗藝術」,芝加哥大學斯馬特美術館,芝加哥,美國;巡展至俄勒岡大學美術館,尤金,美國;新罕布夏達特茅斯大學胡德美術館,漢諾威,美國
    1998

  • 「關於真相」,400畫廊,芝加哥藝術學院,芝加哥,美國
  • 「複數詞」,白盒子畫廊,紐約/費城,美國
  • 「藝術在自由裡」,凡‧布寧根波伊蔓博物館,鹿特丹, 荷蘭
  • 「墨西哥雙年展:五大洲和一個城市」,墨西哥市立美術館,墨西哥市,墨西哥
  • 「當代中國藝術及世紀末」,樂曼大學藝術畫廊,紐約;巴德學院,紐約,美國
  • 「巴比倫的圖書館」,ICC美術館,東京,日本
  • 「蛻變與突破-中國新藝術」,亞洲協會美術館;P.S.1,紐約,美國;巡展至三藩市現代美術館與亞洲美術館,舊金山,美國;當代美術館,蒙特雷,墨西哥;塔克馬港美術館,塔克馬,美國;華盛頓大學華盛頓與亨利畫廊,西雅圖,美國
  • 「自主行動:新中國表演藝術影像展」,奧克蘭藝術空間,奧克蘭,紐西蘭
  • 「交會點」,加拿大國家畫廊,渥太華,加拿大
  • 「超越形式:漢字的解構與轉換」,林肯藝術中心,紐約,美國
  • 「欲望場域˙'98臺北雙年展」,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動物、生命、意向」,波里美術館,波里,芬蘭;巡展至荷蘭阿納姆現代藝術博物館; P.S.1美術館,紐約,美國;溫尼伯美術館,溫尼伯,加拿大
  • 「天地之際:徐冰與蔡國強」,策展學中心美術館,巴德學院,紐約,美國
  • 「大西洋彼岸」,CAAM-中亞特蘭提科現代美術館,拉斯帕爾瑪斯,西班牙
  • 「徐冰與黃永砯的最新裝置作品」,精藝軒畫廊,溫哥華,加拿大
  • 「無法閱讀的書,新的文字」,三鷹市立藝術中心,三鷹市,日本
    1997

  • 「轉換」,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約翰尼斯堡,南非
  • 「能量」,第二屆光州雙年展,光州,韓國
  • 「中國當代藝術的方位:界限之間」,Sonje當代美術館,慶州,韓國
  • 「新中國」,傑克緹爾頓畫廊,紐約,美國
  • 「亞洲藝術新一代」,米子市立博物館,米子市,日本,巡展至愛媛縣美術館,松山市,日本
  • 「另一種現代」,世界文化宮,柏林,德國
  • 「我們的周圍‧我們的內在」,布羅斯博物館,布羅斯,瑞典
  • 「北京大學百年誕辰展覽」,北京,中國
    1996

  • 「火的起源與神話」,琦玉縣立近代美術館,琦玉縣,日本
  • 「新作:96.3」,美國國際藝術家駐留計畫,Artpace當代藝術基金會,聖安東尼奧,美國
  • 「中間地帶」,哥本哈根美術館,哥本哈根,丹麥;巡展至烏普薩拉美術館,烏普薩拉,瑞典
  • 「破碎的童話:絕對分解年代裏的藝術」,杜克大學美術館,達勒姆,美國
  • 「中國前衛」,Q畫廊,東京,日本
  • 「「哥斯拉在BMCC:而我們對話」,紐約大學曼哈頓學院雪麗艾特曼畫廊,紐約,美國, 1995Plexus藝術溝通,紐約,美國
    1995

  • Plexus藝術溝通,紐約,美國
  • 「文件1號:觀念檔與不可能的藝術」,95蘇荷雙年展,紐約,美國
  • 「藝術和信」,朱納‧凱立畫廊,紐約,美國
  • 「中國前衛運動」,聖塔蒙尼卡藝術中心,巴塞隆納,西班牙
  • 「藝術環境:八十張北京藝術家照片」,Ammonal畫廊,北京,中國
    1994

  • 「生與熟」,索菲亞皇后藝術中心,馬德里,西班牙
  • 「肉體與密碼」,希爾基金會,紐約,美國
  • 「跳躍的活版印刷」, Q畫廊,東京,日本
  • 「東西方之間:中國藝術在二十世紀末的轉換」,發現博物館,布里奇波特,美國
  • 「在西方開花」Haenah-Kent畫廊,紐約,美國
    1993

  • 「支離的記憶:中國前衛藝術家在流放」,威克斯納視覺藝術中心,哥倫布,美國
  • 「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義大利
  • 「後 '89 中國新藝術」,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巡展至Marlborough畫廊,倫敦,英國;當代藝術博物館,雪梨,澳大利亞;聖莫尼卡藝術中心,巴塞隆納,西班牙;福特韋恩美術館,韋恩堡,美國;俄勒岡大學藝術博物館,尤金,美國;芝加哥文化中心,芝加哥,美國;聖荷西藝術博物館,聖荷西,美國;薩利納藝術中心,薩利納,美國;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加拿大
  • 「中國前鋒派美術」,世界文化宮,柏林,德國;巡展至鹿特丹藝術廳,鹿特丹,荷蘭;現代美術館,英國牛津,英國;Brandts Klaedefabrik美術館,奧登塞,丹麥
    1992

  • 「中國新藝術」,新南威爾士畫廊/昆士蘭藝術畫廊/巴拉瑞特畫廊/坎培拉藝術學院畫廊,雪梨,澳洲
  • 「尋找生命之樹:亞洲當代藝術之旅」,琦玉縣立近代美術館,琦玉,日本
  • 「文字的欲望:徐冰與谷文達裝置藝術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國際學生美術展覽」,南達科他大學Warren M Lee美術中心,維米裡恩,美國
  • 「圖書館:書本藝術家邀請展」,Granary Books出版社,紐約,美國
  • 「從世紀初到世紀末」,龍門畫廊, 台北,台灣
    1991

  • 「AAAC年鑒:從“星星”到“現代”九位中國藝術家」,華裔中心 ,紐約,美國
  • 「一本書當成藝術品」,香港藝術中心,香港,中國
  • 「“我不想和塞尚玩牌”及其他作品 」亞太博物館,帕薩迪納,美國
    1990

  • 「全國青年版畫展」,上海藝術家畫廊,上海,中國
    1989

  • 「特別展示:中國現代美術“今”展」,東京畫廊,東京,日本
  • 「向九十年代:中國現代藝術資料展」, K畫廊與小林畫廊,東京,日本
  • 「中國青年版畫」,台北,三原色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 「中國現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紀念李立三同志誕辰90周年全國書法藝術展」,湖南,中國
  • 「第七屆全國美展」,北京,中國
    1988

  • 「巴黎-北京」,巴黎美院學宮,巴黎,法國
  • 「紐倫堡第四屆國際素描展」,紐倫堡大會堂,紐倫堡,德國
  • 「大地震:表演項目」,長城,北京,中國
    1987

  • 「四川工人日報收藏展」成都,中國
  • 「中國十人版畫展」,萬國宮,日內瓦,瑞士
  • 「中國新興版畫」,首都畫廊,波特蘭,美國
  • 「第九屆全國版畫展」,北京,中國
  • 「首都版畫雙年展」,北京,中國
    1986

  •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中國現代版畫」,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 「陳普容,陳強,徐冰,張駿版畫作品展銷會」,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 「第一屆土耳其國際版畫雙年展」,安克拉,土耳其
    1985

  •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百個新興版畫」,巴黎美術學院學宮,巴黎,法國
  • 「中國先進青年作品展」,國際青年組織,北京,中國
    1984

  • 「中國版畫邀請展」,克拉克藝術中心畫廊,羅克福德學院,羅克福德,美國
  • 「第六屆全國美展」,北京,中國
    1983

  • 「第八屆全國版畫展」,北京,中國
    1982

  • 「中國藝術家協會作品展」,法國藝術家協會主辦,巴黎大皇宮,巴黎,法國
    1981

  •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展」,北京,中國
  • 「50年中國木刻(1930-1980)」,格勒諾布爾市政中心,格勒諾布爾,法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美術學院作品展」,北京 ,中國
  • 「現代中國版畫50年選展(1931-1981)」,上海,中國
  • 「中國木刻五十年展覽——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 中國
    1980

  • 「第二屆全國青年藝術家作品展」,中國藝術畫廊(現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79

  • 「第六屆全國版畫展」,北京,中國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北京藝術作品展」,北京,中國
    1976

  • 「全國美展」,北京,中國
  • 「北京市美展」,北京,中國
    1972

  • 「高中生優秀作品展」,北京,海澱市文化局,中國

獲獎

  • 2018 瓦爾達影像獎──特別關注人物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
  • 2017 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洛迦諾電影節,瑞士
  • 2016 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第十屆藝術家獎──傑出成就獎, 中國
  • 2015 薩瓦納藝術設計學院藝術大獎,美國
  • 2015 AIE藝術勳章,美國國務院,美國
  • 2015 自由獎,曼哈頓下城文化協會,美國
  • 2014 城市精神獎,紐約聖約翰大教堂,美國
  • 2013 藝術與設計榮譽博士,艾米麗.卡爾大學,加拿大
  • 2012 作品《煙草計畫》被《華盛頓郵報》評為2011年十大最出色藝術與建築之一,美國
  • 2010 人文學榮譽博士,哥倫比亞大學,美國
  • 2006 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全美版畫家協會,美國
  • 2006 國際藝術評論家協會獎──新英格蘭博物館藝術最佳裝置或單件作品,美國
  • 2005 青年之友獎,紐約州市教育局和高中教育藝術委員會,紐約州,美國
  • 2004 Artes Mundi國際當代藝術獎,英國
  • 2004 可口可樂研究院獎助,柏林美國學會,德國
  • 2003 第十四屆福岡亞洲文化獎,日本
  • 1999 麥克‧阿瑟天才獎,麥克‧阿瑟基金會,美國
  • 1998 波洛克克拉斯納基金會獎,美國
  • 1996 佩斯藝術中心基金會駐地藝術家,美國
  • 1989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獎,中國國際教育協會,中國

公共收藏

  • 新南威爾士美術館,雪梨, 澳洲
  • 加州大學柏克萊美術館與太平洋電影資料庫,加州, 美國
  • 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 福岡亞洲美術館, 福岡,日本
  • 哈佛藝術博物館,劍橋,美國
  • 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美國
  • 路德維希博物館,科隆,德國
  • 現在藝術博物館,紐約州,美國
  • 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紐約州公共圖書館,紐約州,美國
  • 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普林斯頓,美國
  • 昆士蘭美術館,昆士蘭,澳洲
  • 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舊金山,美國
  • 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西雅圖,美國
  • 托利多藝術博物館,俄亥俄州,美國
點選各年份作品

人間別有此字

文/翟永明

據稱古代文字是巫師創建的。最早的甲骨文,也是巫師占卜的工具。中國最早的造字祖宗蒼頡,就是一個巫師。在文字形成之初,參與者眾,流傳下來的,卻只有蒼頡。蒼頡造字就是參考世界萬物:「山川江海之狀、龍蛇鳥獸之跡」而成的。我們再從一個更廣的角度看:人類的文字都是由圖畫演進而來,文字之初,象形是最主要的態勢。

據說世界上現存文字有五千種,但卻以飛快的速度在消失。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英語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強勢的語言。不管你是否願意看到這個事實,它都以一種霸權的姿態,笑傲世界。全球化精英份子的一個標準,就是必須會「說英語」。用一位全球化問題研究者的話來說,就是:「只說英語,是大多數美國全球化者所享受的一種奢侈;不說英語,卻是世界各地很少有人吃得消的一種奢侈」。(如果你要進入一個全球化精英份子所棲息的世界,如果你不想「與世隔絕」的話)。

但是,無論英語如何強勢;它在英語國家之外,仍然只是一種精英文化。它也許將忽視、但卻不能取代另外一些族群的語言:處於全球化金字塔底層、但卻佔據最大人口的多數民族的語言。英語,要想成為全球化體系中,「趨於同一化」的語言,仍有它無法克服的障礙:那就是:你必須通過教育、通過認真學習,才能掌握它。這是一個快速世界所不耐煩的事。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一種新的交流方式產生了。

好幾年以來,對文字具有敏感知悟力的藝術家徐冰,注意到了一種新的國際通用「語言」標識。徐冰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搜集、歸納、整理了那些「已經被大量使用,具有共識基礎和語言性質的東西」。就是被他命名為「普天同文」的這一套識別字碼。徐冰多年來,「收集了上百張不同航空公司印製的機上安全說明書」,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的各類標識:「一種國際通用的圖形標識系統」,這裏面,包含所有的商標、圖示各種指示牌、說明書、網路圖形語言等,不一而足。「它是一種普天之下,講不同語言的人都可以識讀的文字」。據徐冰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做任何的發明和編造,因為自然的語言文字,多是約定俗成的」。徐冰不但搜集整理了這套語言,還將用它來寫一部小說。同時,就象他的《英文方塊字書法》一樣,徐冰致力於將他的作品,服務于現實之中、為人所用。因此,他還設計了一個中英文的翻譯軟體,使這些「自然文字」,成為其他語言的中轉站。運用這套軟體,不同國藉不同語言的人們,就可以在網上聊天、表達和交流了。

徐冰將他搜集的這一套語言,設定為文學概念;而不是通常被我們熟知的藝術的定義。因此他的展出方式,也與傳統的展示方式,有所區別。作品不再是一個固態的、與空間有關的展示物;而是一個流動的、與時間有關係的文學性作品。他用這套語言,寫了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小說。並且,將以連載小說的形式,在一個雜誌上發表。最後將以一本書的形式,集結出版。

如果要把徐冰的最新作品《地書》,視作一種文字,而不是僅僅視作一件藝術作品,是需要花一些功夫,來論證其合理性的。比如它與主流文字的互文關係;如果把這一作品,僅僅視為藝術;它又是在當代社會中,已然流通、且流通甚廣的一種交流載體,早已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似乎不能用傳統和主流的「藝術」概念來界定它。

當代藝術在近十來年的時間內,正在漸漸跨越「藝術」的原始含義。要搞清什麼是藝術,還不如先搞清什麼不是藝術。考察徐冰最近幾年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的創作正漸漸模糊了「藝術」和「非藝術」的界限,並開始走向一些更實際、更社會化的功能性創作。

西方文明從古希臘開始,就有了「視覺中心主義」的痕跡。隨著現代社會視覺、技術向高科技發展,以及電訊、網路的迅速普及。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推動著圖像時代的真正到來。按照傑姆遜的說法:「後現代主義」的內容,就是「更多的圖像」。詞語已退到了一個邊緣的位置。比如:我曾經認為「可口可樂」這樣的譯名,簡直是天衣無縫,在中國,將其品牌推廣到了膾炙人口的程度。但實際情況是:過了不久,可口可樂公司就一勞永逸地選擇了將「Coca-Cola」英文,設計成一個圖形,並向全世界推廣。這樣,將語言的形聲,又變換成象形圖式。這樣的例子,幾乎是所有國際品牌的行銷方式,它們構成了新的一類象形文字。正是這樣的象形文字,促進和推動了全球化進程。

據稱聯合國某機構最近頒佈了經過標準局研究通過的、五十個將在全球通用的標準圖式。這五十個標準圖式,是從世界各地徵集來的,最容易識讀的標識;包括在一些公共場所早就通用的圖示。這些經過聯合國標準化了的語言,相信會很快被人們熟知、掌握和運用。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去了四川最偏遠的一個尚未開發的藏區,那裏人跡罕至,藏民們大多不會說漢語。但是在剛修好的公路旁,新建的廁所,居然使用的是機場通用的男女圖式,這讓我大為吃驚。事實上,象形文字中很大一部份,就是這樣「約定俗成」的。所以,我相信隨著現代化程度的不斷發展,這樣的看圖識字的語言,會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強大。

有兩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字,是世上唯一僅存的、由象形文字轉變成現代文字、且尚有世界上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但是,一度也曾被視為影響中國發展的「落後文字」。 1931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開的,吳玉章等人參加的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那時便有人建議:拋棄方塊字外形,採用拼音文字。後來,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曾大膽設想:使用「新形聲字」---即保留漢字的形式,用拼音方式取代舊聲符,使之與現實的標準發音相結合。新中國之後,這一設想很快成為現實。記得1990年,在美國初次接觸到電腦時,我曾經疑惑使用注音的中文方塊字,能否進入電腦的技術化時代。不想,很快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漢字輸入法誕生,使我不得不驚歎中國文字的強大生命力。在今天,電腦的普及和全民使用率,使得像漢字這樣獨立發展、形體構造都與眾不同的漢字文化,受到新產生的形形色色的網路語言的衝擊和破壞,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曾這樣說過:「按鍵輸入、拼音輸入、語音輸入以及更多的輸入方式,是否正在改變中國文字的DNA」?最近,我越來越多地聽我那些使用拼音輸入方式的朋友說到:漸漸地,不太記得漢字了。有時候,還需要借助拼音,在電腦上查字。而更多的網路一族,則趨向於任意改造文字,尋找更快捷、更簡單的書寫形式,在這個過程中,電子一族,趨於取消和減少文字思維方式,而代之以更視覺化的、或更符號化的書寫方式。比如用標點符號構成的表情圖式、用阿拉伯數字代替漢字的簡易語、以及用英語、中文拼音拼綴而成的灌水詞典、新出現的火星文等等。文字、尤其是中文方塊字,已經越來越綜合、越來越混雜。

所以,象《地書》這樣的作品,是否也正在起到一個文化預警系統的作用,提醒我們:正視這種共用語言的品質和繁殖能力;同時也發現它對文字的存在功能,不可避免的削減。設想當這類標識文字,成為人類通用語言,文字的深層意義將不復存在;文字或者消亡、或者變成圖形的附庸-----一種商業化的標識文字的補充,而不是相反:變得更具有現實意義。在世界上,漢字有其獨特的魅力。科學家已研究出:漢字使用時,會同時調動起左右兩半腦的活力和創造性,使人的智商能夠得到激發。為此,美國已有許多人開始學習漢字。總之,在全球文化趨同的時代,怎樣保留中國文字的精華和優勢;又能使漢字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某種程度上,《地書》這樣的作品,正是起到了這樣的警示作用。

徐冰的許多作品是以中國文字為材料,他也持續關注東西方文化交流。但這一次的作品,卻是真正的全球「公眾性」的語言,超越了過去「東方-西方」、「全球-本土」「傳統-現代」「反叛-迎合」等兩元對立的概念。甚至也超越了政治正確或不正確的意識形態,是用一種更為獨立、科學的態度和視角,去考察一種註定會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文化現象。

徐冰在論述他過去的作品《天書》,和這一系列被他稱為《地書》的作品時說:「這兩本書有共同之處 : 不管你講什麼語言,也不管你是否受過教育,它們平等地對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無論徐冰的初衷和理想如何,無論這些標識作品,怎樣表現出超越以往文字的人性化;「普天同文」的概念,確實也表達了全球化世界主義者普世一致的道德承諾。但「它」,仍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普天同文。對於那些身處邊遠地帶,足不出戶;沒有現代生活經驗的老百姓來說,這種全球化視野中的文字,雖然沒有文化障礙;但它仍是文明高度發展的象徵(它們外表上很象、但絕不是真正的原始文字);它仍然只是進入了全球化世界族群的人們手持的入場巻。那些沒有搭上全球化這趟列車,因而被拋在路邊的人們,將仍然是文盲,和沒有精神家園的流浪漢。《地書》的出版,也將這樣一種現實和追問,呈現在閱讀它的人們面前。

個展

  • 2012 「徐冰:從天書到地書」,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2003 「徐冰」,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2001 「徐冰個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聯展

  • 2014 「誠品25週年特展──青春」,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 前往願望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