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普:遠方的吸引
誠品畫廊12月將舉辦國家文藝獎得主莊普的個展「遠方的吸引」,首度展出近兩年最新創作的平面和立體作品,包含一件矗立在松山文創園區內、高達近5公尺的立體作品《三竹節》。莊普的抽象藝術創作深受低限主義影響,並專注於對物質性的試驗及探索,破除既定的框架,以理性和詩性兼具的語彙建立獨特的個人風格。有感於近年人們的生活受到疫情、戰爭等事件的影響,莊普在新作中傳達內在的感受。
- 日期:2022年12月3日-2022年12月31日
- 地點:誠品畫廊 ∣ 台灣台北市菸廠路88號B1(誠品生活松菸店)
透過創作展現對世界與生命的關懷
「這幾年,航太發展、戰爭等發生在外太空和其他國家的事件,因為資訊傳播的方式和速度改變,只要打開手機就能看到相關資訊和影片,讓我們對距離的感受縮短,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很遠又很近;然而,像疫情、土石流、選舉等真正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情卻令人感覺遙遠,彷彿與我們無關,很近又很遠。」莊普首次透過創作回應外在事件,同時展現他對世界與生命的關懷面。
回應外在事件,賦予畫作詩意想像
這次展出的平面新作「遠方的吸引」系列,延續過往用一公分見方的印章、逐格蓋印出顏料和內容的標誌性手法,而其章印出的圖樣,看似像繪畫顏料滴流而下的狀態,又像戰爭砲擊四射的火花或施放的煙火,也像是電腦像素圖(pixel art)的馬賽克圖樣。莊普以烏克蘭的城市為想像,為這系列作品取了敘述性的作品名稱,除了回應烏俄戰爭對世界的巨大影響,也賦予每幅畫作一個詩意的城市想像。
由此延伸到戶外空間(松山文創園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入口處)展出的《三竹節》,則是將火花四射的景象化為彎曲的立體線條,人們可穿梭其間,仰望觀看的同時也反思戰爭對生命及環境造成的衝擊。
莊普是台灣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1947年生於上海,1978年畢業於西班牙馬德里大學,1981年返台,以低限主義的精神理念為創作實踐至今,他以一公分見方的印章代替畫筆蓋印出線條和色塊,在機械性的動作中開展出身體與物質間的精神性對話,而無論是平面或裝置作品,都是在理性的構成中展露詩意。2019年莊普獲得國家文藝獎殊榮。
以水墨工筆的手繪線條展現溫度
2021年創作的平面新作,莊普在原本的蓋印方章之外,加入了水墨工筆的手繪線條,雖然兩者都是機械性反覆操作的身體勞動,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興味,例如:《番紅花》白底之上有4道長型方塊,最上層的紅色塊是由手繪線條組成;《太陽、月亮》裡與蓋印的黃色塊毗鄰相連的紅方塊也是手繪線條而成,讓冷調性的抽象藝術展現出手感的溫度。
莊普在西班牙就讀大學期間就開啟低限主義的藝術試驗,在此脈絡下創作逾40年也不覺意興枯索,師法南宋畫家牧谿僅用墨色就畫出6顆不同狀態且深具禪意的《六柿圖》,莊普在極簡的世界裡持續探究極限,及其可能存在的萬千變化。
莊普1947年生於上海, 1949年來到台灣。1969年復興美工畢業後,莊普於1973年進入馬德里大學藝術學院就讀,前後客居西班牙8年。1981年回台,莊普陸續參與了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和伊通公園等當代藝術空間的創立,也成為台灣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
莊普的繪畫以方印為基本單元,在立體派或幾何硬邊的構圖方式中,呈現意念的運動和自律性。分格、捺印、排列──莊普的印記繪畫具有點描派技法的特徵,卻不以寫實具象為目的。透過形式語言本身,莊普尋求「以一生萬」的能動性。方印的序列推移、色彩的濃淡差異,皆反映藝術家既自律又嚮往自由的精神景觀。近來,在方印背景上,莊普也引入鋁製品、紙張等日常現成物,表現相互疊合或碰撞的微觀空間。具有不同觸覺感和重量感的現成物,或偏據畫布一方、或各自展開構圖,成為帶動視覺走向的亮點,也在和諧規律中衍異變化。「變化即存在」,如莊普所言,他簡化思維並且同中求異,將日常事物「化為修辭、標點,使成為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