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預展丨造夢者:潛意識劇場-河床劇團20年
誠品畫廊即將於7/7,帶來河床劇團集結創作體驗與觀摩、戲劇演出及視覺藝術作品展的「造夢者」。在「造夢者」中,打造了多元而開放的計劃特質,讓觀眾能夠決定自己與作品的距離。
視覺藝術作品線上預展
Andrew Kaufman
Andrew Kaufaman在他的作品中利用了聯覺 (Synesthesia) 的概念,以一種感官刺激或認知途徑,引起另一種感知及認識。他以破碎的玻璃做為《無題-粉碎》構圖的概念,”Ptchsss”是Andrew Kaufaman對玻璃破碎聲的闡釋。在《無題-旋轉》中,他則透過圖面上的解釋”Zing”來強化橢圓形的視覺效果。
此次展出的作品為Andrew Kaufaman在塑料板上以顏料重覆塗刷,待顏料乾燥後,將其取下並黏至畫布上,透過顏料的轉移與拼貼的工藝,呈現出作品表面上的列縫與扭曲。


Carl Johnson
超現實主義的概念對於Carl Johnson創作有深刻的影嚮,他組合不同現實中的意象,重新建構觀看物品的方式。作品《過往的回憶》與《催眠》中, Carl Johnson一開始並未設定將鹿頭與人身結合,他將創作期間所遇的生活經驗融入作品中,任作品產生新的發展,讓觀眾的想像浸淫騁馳於畫面中,作品不只是被觀看,而是喚起對自身的內看與觀照。


郭文泰
河床劇團藝術總監,西北大學表演藝術研究博士,導演作品演出足跡包含法國巴黎穆浮塔劇院、德國斯圖加特JES劇院、溫哥華泰勒斯劇院、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等地。他也是裝置藝術家及雕塑家,作品曾於日本神戶雙年展、亞洲藝術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等地展出。
郭文泰攝影作品《食物戰爭》系列,將散亂的食物灑在人臉上,呈現食材交戰的場景,食物成了要甩開的象徵,藉此進入內心層次引爆人的情感衝突,暗指其背後的情感關係。










何采柔
台灣跨領域藝術家,愛荷華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作品曾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神戶雙年展、以及亞洲藝術雙年展等地展出。
無論是以繪畫、裝置或影像的方式創作,她的作品總能以局部分解的動作,日常習慣的切片與豐富迷離的光影來呈現人與現實之間某種既親密又疏離的緊張關係。 如《夢見我》為一白色低頭的女子雕塑,這件雕塑的高度為台灣女性的平均身高165公分,當我們站在雕塑旁欲觀看台座上的字樣《dream about me》時,此次我們觀看的動作和雕塑一樣——我們也成為了作品的一部份。她獨特而強烈的創作包圍著觀眾,讓日常的片刻成為了一道風景或儀式。



張恩慈
選擇在畫布上縫繡為主要創作的張恩慈,探討矛盾 / 社會建構的表象一直是她的思考主軸。運用柔美的軟性材料,隱微的「針」,綿密的「線」,在畫布上不停的用針線來回,動作看似縫繡,但其實也是在畫布上穿刺,既是破壞又是修補,衝突而矛盾的並存著,她以溫柔細膩的方式細述著如同這個世界的美麗與暴力,想像與現實的相互存在,隱藏著種種無可名狀的奇異感。


蘇匯宇
《無題劇本》是蘇匯宇於2017年短居愛荷華州葛林內爾(Grinnell, Iowa)期間所發展的一件錄像裝置。靈感源於他充滿美式意像的木造房舍住所、恐怖電影重播頻道(偶然會有大衛林區的舊片)以及極度幽靜的小鎮夜晚。
他將這些令人熟悉又陌生的元素編織成一個無結局的劇本,裡頭有疑似受暴的女性、林區的經典場景、幽浮事件、靈異照片等等,沒有具體主角,也沒有具體結論。觀眾如被邀請前往一場夢境,錄像定調了整個歷程的節奏,而那些陰暗的繪畫則負責將影像經驗予以失焦卻又同時對其補充或分岔。


許尹齡
許尹齡的創作主要關注於人類行為和心理狀態。她觀察“人”就是社會最真實的反映。每個行為都是為了“人”的存在而產生。她將這種生活方式轉化為不同的元素,並將它們疊加到她創造的角色上。
作品中的場景都是從一些日常中提取出來,並加以誇張的詮釋,場景中的拼貼元素來自曾經跑過腦中碎片化的記憶。將這兩部分結合起來的距離,便是既接近現實又令人難以理解的正常。當觀者站在這些看來像沉浸在疲倦中的畫面圖像,將重新體驗自身經歷過的時刻,並對這個世界重新思考。


夏宇
詩人,台北市民,影劇系畢業,於台北巴黎兩地居住,著有詩集《腹語術》、《摩擦.無以名狀》《salsa》《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詩六十首》《第一人稱》等。
有多元創作者身分的夏宇,本次帶來2018年的最新作品《渴望詞語》 ; 以油墨覆蓋十九首最新詩作。《渴望詞語》並以DJ打碟的概念remix 19首原詩,以灰色刮刮墨因覆蓋而呈現,材質可由外力強行刮開脫落,使詩句揭露,亦可在數年間跟隨著時間「有機式」地漸層揭露;收藏者決定他自己的閱讀方式,他也可以讓它就是一幅畫,讓詞語深埋。

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1964生於台灣,曾獲吳三連文藝獎、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出版過多本詩集、散文及多本劇本。擔任過四十餘齣劇場、歌劇、舞蹈之導演,並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及電影系。電影作品曾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等。現為台北詩歌節策展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從油鍋裡的一枚蒜片聽見豬在水中嚎叫的聲音
從一杯打翻的咖啡聞到汽油漂浮在海面的氣味…」
此次展出的詩作手稿,為鴻鴻參加實驗音樂會途中,所寫下他對潛意識的聯想。

河床劇團追求視覺及表演藝術之間的創意對話,一直與各領域的創作者合作:視覺藝術家、影像藝術家、音樂家、詩人、導演都是河床的合作夥伴;在豐富而多樣的藝術創作實驗中,河床打破了各種既定的界線ーー無論是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界線,觀者與表演者的界線,或夢境與現實的界線,河床持續帶領觀眾探索這些尚未為人所知的新體驗。
- 展覽:造夢者:潛意識劇場―河床劇團20年
- 開幕時間:07.07(六)3:00-5:00 pm
- 策展人:郭文泰
- 參展藝術家:Andrew Kaufman、Carl Johnson、郭文泰、張恩慈、夏宇、鴻鴻、許尹齡、何采柔、蘇匯宇
- 展期:07.07-07.29
- 創作體驗、創作觀摩:07.10-07.21 (創作體驗報名請點我)
- 戲劇演出日期:07.27-07.29 (購票請點我)
- 地點:誠品畫廊丨台北市松高路11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