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福生 個展
「假如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畫畫就是我全部的生活,我的思想在裡面,我的情感在裡面,我的生活細節全都在裡面」,顧福生的創作忠於自我,從來不趕時髦,尤其喜歡在現實與不現實之前的潛意識世界中讓幻想和夢境自由馳騁。
- 日期:10 Aug 2012 - 02 Sep 2012
- 地點:誠品畫廊∣台灣11073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5樓(誠品信義店5樓)
- 開幕:10 Aug 2012
1935年生於上海的顧福生,1948年舉家隨父親顧祝同將軍及國民黨軍隊遷台,從小喜歡畫畫,在就讀師大美術系期間和劉國松、莊喆、韓湘寧等共組「五月畫會」,是推動台灣現代美術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現代主義及存在哲學是其生命的共識,探索生命意義的存在主義亦成為其畢生藝術創作的中心思想。顧福生的摯友白先勇曾形容藝術對他而言是畢生狂熱而執著的追求。「假如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畫畫就是我全部的生活,我的思想在裡面,我的情感在裡面,我的生活細節全都在裡面」,顧福生的創作忠於自我,從來不趕時髦,尤其喜歡在現實與不現實之前的潛意識世界中讓幻想和夢境自由馳騁。他的作品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任何東西、事情都可以是靈感,他所做的即把內心感覺表現出來,也因為任何時間、地方、一事一物、顏色、線條皆可作為表現手法,他隨手捻來的媒材多元而豐富,顯現出偶發性的趣味和美感。
「人」向來是顧福生創作中最主要的題材,王嘉驥指出:「顧福生的創作啟蒙是從個人的『身體』出發,直接訴諸其『當下性』,並以鮮明的扭曲及變形風格作為表現。」他的人體多是變形而拉長的,這樣的強烈表現至今仍然獨樹一格,具有憾人的視覺和情緒感染力。顧福生說:「我畫的是人的深深內裡和外界的感受,人和人的關係,或是人和周圍環境的關係,和大自然的關係,人生是謎語,是夢幻,生命是多麼的脆弱。」人性的撲朔迷離,人際的聚散離合,人體的神祕愛慾及人生的夢幻現實等,都是他藉以傳達意念的媒介。作品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和探索不盡的省思,更充滿感情和戲劇性。
關於顧福生的創作,大多人是以他不同的駐足環境來區分:台灣時期(1956-1961)、法國時期(1961-1962)、紐約時期(1963-1974)、舊金山時期(1974-1990)、波特蘭時期(1990-2002)、芝加哥時期(2002-2007)、洛杉磯時期(2007至今)。此次個展的作品橫跨不同時期,但以在洛杉磯的新作為重。顧福生說此時為他一生中最自由的時候,在車庫改成的畫室中繪製較大型的作品,縱情創作。近期馬唯中拜訪顧福生工作室,發覺他南加州的作品中構圖和主題趨簡單化,人物帶有的禪意和畫布氣氛的音樂性更為顯著。在許多畫作中,顧福生突破畫布的框限,將自己畫的人像和動物剪下,貼在另一畫布上,讓後加的形像在畫面上浮起,讀畫的視角因而多元化。他運用的題材,讓西方藝術所堅持的純藝術與通俗藝術的界線,或中國傳統文人不與任何社會市井小民或宮廷畫的職業畫家合流的偏見,都被他打破。誠如王嘉驥所說,晚年的顧福生更見燦爛和活潑,甚至已經奔脫世俗的羈限,他的畫作不但是對身體與青春的吟詠,亦有如繁花聖境一般,充滿了對於生命動力的喜悅和謳歌,宛若人生之詩。
顧福生
顧福生在1934年出生於上海;1948年舉家隨父親顧祝同將軍及國民黨軍隊遷台。如同許多藝術家,從小喜歡畫畫;師大藝術系畢業時,已經參與「五月畫會」展出,是臺灣現代美術的代表人物之一。顧福生的摯友白先勇曾經形容:藝術對顧福生而言,是畢生狂熱而執著的追求。「假如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畫畫就是我全部的生活,我的思想在裡面,我的情感在裡面,我的生活細節全都在裡面。」顧福生的創作忠於自我,潮流從來與他無關,反而喜歡耽溺在現實與不現實之間的潛意識世界,任幻想和夢境自由馳騁。他的作品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任何事物或情境都可以是靈感。他所做的即把內心感覺表現出來,也因為任何時間、地方、一事一物、顏色、線條皆可作為表現手法。他隨手捻來的媒材多元而豐富,顯現出天馬行空的偶發趣味和美感。
探索生命意義是顧福生畢生創作的中心思想,「人」更是他重要的主題,因此作品彌漫著現代主義和存在主義哲學。藝評家王嘉驥曾經指出:「顧福生的創作啟蒙是從個人的『身體』出發,直接訴諸其『當下性』,並以鮮明的扭曲及變形風格作為表現。」他的人體多是變形而拉長的,這樣的強烈表現至今仍然獨樹一格,具有憾人的視覺和情緒感染力。顧福生說:「我畫的是人的深深內裡和外界的感受,人和人的關係,或是人和周圍環境的關係,和大自然的關係,人生是謎語,是夢幻,生命是多麼的脆弱。」人性的撲朔迷離,人際的聚散離合,人體的神秘愛欲及人生的夢幻現實等,都是他藉以傳達意念的媒介。他的作品散發出濃郁的文學氣息和對生命議題探索不盡的省思,充滿感情和戲劇性。
關於顧福生的創作,大致可以按照他不同階段的旅寓略作區分:臺灣時期(1957-1961)、法國時期(1961-1962)、紐約時期(1963-1974)、三藩市時期(1974-1990)、波特蘭時期(1990-2002)、芝加哥時期(2002-2008)、洛杉磯時期(2008至今)。從早期包覆在無盡的孤獨和苦悶中的無頭人體,中期對生死意識的反思和夢幻與現實並呈的書寫,到晚近奔脫世俗羈限,宛若繁花聖境對生命動力的謳歌,顧福生的創作歷程展現出一位誠摯藝術家窮盡一生對人、人生、生命最深的繾綣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