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郭旭達 遊走立體與平面
11 Jun 2016 - 10 Jul 2016
[圖片說明]無題 No. 12-08, 2012, 44.4 × 44.4 × 64.7cm
2016-06-10 15:21:55 聯合晚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旅美藝術家郭旭達用畫刀取代畫筆,在畫布堆疊顏料,甚至是沙子、玻璃砂,宛如在平面形構雕塑。一轉身,他又拿起湯匙背面,在陶瓷雕塑上打磨,形塑出特異肌理與色跡,彷彿在雕塑上作畫。
郭旭達從小有閱讀障礙,買菜採購單是直接畫上雞、魚,而非文字。他克服閱讀障礙,就讀師大美術系,受寫實繪畫訓練,卻對抽象創作情有獨鍾。他看大學老師李石樵的作品,覺得像後印象派畫家波納爾,那畫面上顏色的變化,就是寫實中有抽象。梵谷油畫上的厚重筆觸,對他也凝聚了藝術家的感情。
藝術家郭旭達用畫刀取代畫筆作畫。 記者徐兆玄/攝影
畢業後,台灣正流行捏陶,熱愛手作感的郭旭達,試驗如何讓陶瓷創作脫離實用功能,成為陶瓷雕塑。這些嘗試在他赴紐約大學深造後開花結果,經歷一段因用陶創作,被藝廊指為「陶瓷藝廊」作,又因非實用具象,被陶瓷藝廊指是一般藝廊作的「兩邊皆不是」時期,郭旭達的陶瓷雕塑漸被接受,他也成了陶瓷雕塑先驅之一。最新展覽「游移的線與衍化中的形」,郭旭達展現藝術歷程中平面與立體、寫實與抽象、東方與西方之辨,30件作品件件跨界線。
擺在畫廊櫥窗裡的第一件展品,乍看是平面畫,近看畫中肌理暗藏的沙子、玻璃砂,硬將平面拱起成雕塑。展場裡放的立體雕塑,有的用湯匙背面打磨出花樣,有的用筆刷滴上顏料,郭旭達用手圈出雕塑局部,他說,光看這平面,像不像畫?
郭旭達作品造型每每費疑猜,他對考古有興趣,最早靈感來自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遠古器物,後來在紙片上塗鴉,在千百種擇一後,最後在創作過程定案。明天起,郭旭達的平面與立體作品,將在誠品畫廊展出,展覽至7月10日止。
原文來自:聯合晚報